相见欢-欧盟夏峰会趋同“别惹恼中国”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7月6日,新华网援引“政客”新闻网欧洲版近日社论标题信息一一“别惹恼中国!欧盟准备缓和与北京的争端”。
该社论披露,刚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闭幕的欧盟夏季峰会,作为今年北约峰会前最关键的一次预备峰会。原本设置欧盟夏季峰会的议题包括乌克兰局势、经济形势、安全与防务、移民政策和对华政策等。但,最终在此次关键峰会上,“中国成为焦点”。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据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6月27日在给欧盟与会国领导人的邀请函中提到,此次峰会将是一个“重新确认”欧盟对华统一立场的机会。
同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近日也称,欧盟27个成员国常常在处理从移民到补贴等一系列内部问题时难以达成共识,在外交政策上也不例外。过去几年,有关对华政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欧盟。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分析师格热戈日·斯特茨近日表示,欧盟成员国对华政策分歧依然存在:其中一些成员认为经济安全是关键问题,另一些成员则认为中国在欧冲突上的立场是当前的关键问题,“这些优先事项上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摩擦”。
不过,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最新社论报道,尽管存在上述问题,部分欧洲大国目前仍希望减少在这些方面对中国的施压。报道称,一位东欧官员观察到,在夏季峰会召开前的几天内,一些西欧政府试图进一步淡化一份声明草案,以确保“不会激怒中国”。一直以来,德国担心对华强硬政策会影响到其在中国的巨大商业利益,而法国则对效仿美国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后者正不断加大对华压力,限制西方在关键供应链上与中国的连结。
报道提到,对欧洲政客来说,处理对华关系以及经济“去风险化”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面临着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22年,中欧贸易总额8473.2亿美元,其中欧盟对华出口额超过2300亿欧元,中国成为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欧盟领导人在此次峰会上表示,欧盟“无意脱钩或转向内向”,也无意制定“伤害中国或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的政策。欧盟夏季峰会强调:“东欧冲突,欧盟已直接与俄国陷入全面冲突。但,欧盟和中国在追求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方面有着共同利益。”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表示,这些结论“更详细地表明,我们不希望同时与中俄冲突。当下我们继续希望与那个东方经济大国接触”。
报道进一步称,按照某些外交官的想法,这场峰会上甚至应该几乎不涉及对华态度这一争议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这将暴露出欧盟的实际分歧。一位欧盟外交官说:“如果欧盟领导人在欧洲理事会花费数小时争论这一文本内容,将显示出在中国问题上的不团结。”
“欧洲既是忠实的盟友,也是刹车制动因素。”巴黎蒙田研究所常驻高级研究员兼国际研究主任马蒂厄·迪沙泰尔分析称,尽管与美国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可能会成为“欧洲外交政策的结构性决定因素”,但欧洲内部有一股力量试图阻止美欧采取过于激进的对华政策。
笔者认为,中国议题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角是必然的。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欧盟的说法产生了一些变化,由原来的“去中国化”、“脱钩断链”,到现在的“去风险化”,说法上更“温和”了一些,至少听上去没有那么吓人,但是本质上还是脱钩。这反映出欧盟不仅把中国当成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劲敌。在这个结论不变的情况下,美欧的对华政策都不会有大的变动。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体还在相关报道中使用了 “别惹恼中国”的字样。对于欧洲来说,如何处理好和中国的关系 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美国的贸易战,让他们处于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状态,美国可以通过美元吸血全世界,但是欧盟很难。在自己实际利益不断受损的情况下,自然不能完全跟随美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的欧盟峰会,至少在表述上,欧盟对中国的敌意在变小。这也反映出欧盟的心理是矛盾的,他既想要跟中国搞经贸往来,但是又害怕中国获得更快发展。
所以,笔者认同,不论是欧盟还是北约,目前内部分歧都非常大,此次的峰会也反映出了这一点。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对美国不满,至于这些分歧能否推动欧盟国家 走向“战略自主”,暂时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一旦这些国家真的“觉醒”,必定会遭到美国的阻挠,欧盟也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才有可能彻底摆脱美国的掌控。为此,特赋《相见欢》为评为观。
欧盟夏会趋同。
避双攻。
乌战业难下马、缠纡熊。
别恼华。
自找惹。
技驴穷。
慎从脱钩链断、续商通。
一一2023年7月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