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存善念
文/孙善兵(上海)
儿童时代,常听小学语文老师对我们作“人之初性本善”的谆谆教导,父母亲及家人都是乐于行善之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我的名字中有一个“善”字,在我的心底深处总存有一个善念,始终要求自己此生要做心存善念的人。

记得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行善之人内心是最快乐的,并且不想让别人知晓。
真正的善良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倘若行善只是为了标榜自己,那么这种动机不纯的善,是最遭人讨厌的。
曾国藩晚年告诫自己的儿子:“善莫大于恕”。行善不止于在于做好事,还在于待人要和善,多宽恕别人的过错,这是最大的善心。

34岁那年,曾国藩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官职连升两级,升侍讲学士。富贵不忘家乡。他寄家银钱一千两,拿出其中四百两,以馈赠亲族之用。
他在家信中,说明了理由: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佽助,则他日不知何如。
他在信中还时时叮嘱弟弟们,在给各亲戚分发赠银时,千万不要提他的名字,可见曾国藩是个极善之人。

李巍曾说:“人生最好的风水就是拥有一颗善良而感恩的心。”反观当下,很多人不懂得感恩,看人分等级,毫无恻隐之心,把人情当成交易。但凡做点好事,便要上网登报,让世人皆,赚取知名度。如此的“善”是扭曲的,多多少少掺杂着“恶”的成分。
行善之人,要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应以水为师,把姿态放低,身段放的越低,人的德行越高。曾国藩为此曾总结出三句话:“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骂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此“三实”他奉为瑰宝,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战役中,他从不把功劳留给自己,总是把战功推给部下,甚至是推到皇帝的头上。这使得他赢得部下的爱戴,乃至皇帝的信赖。

真正的善良,不为名也不为利,而是出于良知。
善良,是做人的天性;
善良,是处世的德行;
善良,是为人的修养;
善良,是最好的风水。
行善是快乐的,行善的人一生好福气。
唯愿我们都做一个心存善念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