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吉恒系知名中国冶金作家、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作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院荣誉院士)
《汴绣艺术再现“空中救人的奇迹”》
今年7.28迎来唐山大地震47周年前夕,曾为胡锦涛接见的88岁唐山抗震英雄李升堂,应约向中国冶金知名作家谢吉恒讲述他“空中救人的奇迹”。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文友带领我们一行,来到唐山李升堂老人居住的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住四层两居室,没有电梯。上下楼不便。李老耄耋之年,精神矍铄,腿脚利落,走进屋内,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文友引荐,阐明文化交流主题,李老和蔼可亲,十分健谈,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他和战友空中救人的奇迹……1976年7.28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当时李升堂担任唐山飞机场航空调度室主任。追忆1976年惊心动魄的空运情景:唐山地震灾情发生后,李升堂指挥开通了唐山通往外界的唯一的生命通道,是他第一时间安排飞行员驾驶“里--2”飞机进京,第一个向党中央报信。
一架架满载伤员的飞机从这里起飞,一架架满载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这里降落。唐山大地震发生后,15天内指挥3000多架次救灾飞机安全起降,最多一天指挥300架次飞机起降,每架飞机最短起飞间隔仅为26秒。当时在通信、雷达、气象、导航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在机场起飞线上的简易蓬中,就用耳听、用眼看、靠经验指挥飞机起降,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经典指挥范例,因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李升堂所在航行调度室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学英雄颂英雄,青年女画家易雅娇与卞绣非遗传承人苗晨精心策划,深入生活,并与李老结为创作伙伴,形成共识,以李老和他的战友们在唐山大地震创造的“空中救人奇迹”为剧本,用绘画+汴绣的艺术形式再现“空中救人的奇迹”,励志前行,为2026年纪念唐山地震50周年创作出一幅“绣艺拾贝!”我响应到唐山抗震救灾号召,从草原钢城包头,奔赴扎根唐山。四十多年挚爱我的写作人生,从《唐山劳动日报》特约记者至《中国冶金报》资深记者、从中国冶金作家至世界汉语作协……使我的写作人生新闻性+文学性颇具特色。有缘与李老同框进行文化交流很荣幸,“空中救人”的奇迹动人心扉,易雅娇和苗晨聚心汇力共创汴绣作品,我助力并期待!时值世界汉语作协推出《2023诺贝尔国际文学.中国档案》征稿,特写此文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