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最忆那年那月夏忙时
作者:郭军仓
朗诵:黎明

每年阳历的六月份,关中地区麦子覆陇黄了,听着窗外布谷鸟一声声“算黄算割”的啼叫,看着农科城外一片片金灿灿的麦浪,抚摸着眼前一支支鼓胀胀的麦穗,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息爬上了庄稼人的眉梢,一种奇异的惊喜气氛在村庄里氤氲、弥散、发酵。这一切常常让我回忆起了20年前回老家收割麦子的情景。
在家门口工作,每逢夏忙秋忙时节,总要请几天假回去,帮助年迈的双亲收获那艰难耕种的二亩庄稼,一方面可美其名曰的尽点孝心,一方面也好心安理得的吃几袋新鲜面粉。

记得那年夏忙前,我的头脑和往年一样,早早上紧了发条,提前进入了临战状态,几乎天天在家向妻子儿女进行战前动员,什么“龙口夺食、虎口夺粮”,什么“麦黄一时,忙天无闲人”、什么“谷黄麦黄,绣女下床”……,由于妻子单位歇业,女儿中考正好夏忙前结束,当年的动员工作比往年顺利许多,只等女儿考完试,我们全家便倾巢出动,投入到了三夏大忙之中。

说来也怪,我们关中一带每年在收割麦子时节,也正好是进入雨季之时,如果收割稍有迟缓,就会碰上两三天甚至更长天数的连阴雨,成熟的麦子就会发霉、发芽,丰收的果实将付之东流。所以说,夏忙这几天,庄稼人天天往田里跑,“算黄算割”鸟儿声声提醒,声声催促,人们在麦子腊黄期就开始搭镰了。人手多的家庭,地亩也多,但毕竟人多好干活,人手少的家庭,不免既要流汗又要流泪。有的人一忙碰这碰那,还会流出血来;有的人忙天火气大,还会为点小事同别人大动肝火。这些天,不论是田间收割,还是场里碾打,人们就会忘记一切,只知一个劲收割碾打,碰上次日有雨,那紧张的景象不亚于战场打仗。收割、拉运、碾打,人山人海,麦山麦海,机声轰鸣,昼夜不停,非要熬几个透天亮,才算收成不错似的。

那年夏忙,我们算是人多势众,为了老人的二亩麦子,我和妻子儿女,算上双亲共六人,准备全面投入夏收,融化在“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历史画卷之中。然而,我们碰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佳木斯”、“新疆2号”、“福田谷神”等联合收割机,在乡间村间宽阔的柏油路面上来回穿行,有的收割机还配套四轮拖拉机,边收边运,送麦粒到农家,接着就有旋耕机或硬茬播种机播种玉米,夏收夏播同时完成,人们在收获果实的同时又播种下新一轮希望。老家邻居的农活把式六爷感叹说“咋变成这样啦,夏忙不忙啦。”好象不光杈把扫帚,筛子簸箕扬场锨等老式农具该“退休”了,就连打麦机、电风扇、电风箱等新式农具也该“下岗”了,还有他务农把式这一身八班武艺也派不上用场了。过去麦子黄了夏忙一月半月,那年那月开始夏忙只用了两三天收种就全部结束了,过去麦子黄了夏忙出大力流大汗,那年那月开始夏忙轻轻松松,农村夏忙真的不忙了。

如今,家乡的夏收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乡亲们无需再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地收麦子了。那种与老天抗争、与风雨博弈,热火朝天虎口夺粮的场景只能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只能出现于讲给下一代的故事散文国画之中了。但是麦子黄了夏收夏忙任然是乡亲们心目中的一件大事。夏收期间,村庄里依然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从麦子黄了夏忙不忙了,我也看到了秋忙也不再忙了;从麦子黄了夏忙不忙了,我也看到了农科城乃至全省、全国农村耕作方式已经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从麦子黄了夏忙不忙了,我还看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急剧转变,快速迈进,更看到了中国农民、农业、农村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