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篇》(5)
译文:
志向远大就能傲视富贵,看重道义就能鄙薄王侯;注重省察自己内心的人,就不会看重外在的财物。古书上说:“君子支配外物,小人则被外物所支配。”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身体虽然劳累,但内心感到安适的事,就去做它;利益虽小但意义重大的事,就去做它;侍奉昏君而显达,不如侍奉穷困却贤明的君主而顺心如意。
所以好的农民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再耕种,好的商人不因为亏本就不再做买卖,有志向有修为的人不因为贫穷落魄而怠慢道义。
原文: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秋雨堂浅见:
修身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是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就如孟子所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轼说,这种浩然之气,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却充满于天地之间。在它面前,王公的尊贵和晋国、楚国那样的财富都显得不值一提。
孟子为了宣扬王道、推行仁义治国的理想,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教导批评过许多国王和大臣,在孟子的浩然之气面前,那些王公贵族犹如犯了错的小学生一般只有恭敬和认错的份儿,什么王权富贵,在孟子眼里轻如鸿毛。
直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看到秦始皇宣称“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高唱《正气歌》的文天祥,敢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当代伟人,都是具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的浩然之气当永存于天地之间。
一是坚守道义,既使穷困落魄也决不动摇。
孟子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功名利禄如不合礼义而得之,对人有害无益。为了坚守礼义,就连生命也可以放弃,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坚守礼义,就要常常反省自己,不被外物所动。宁愿辛劳,但求心安;宁愿利少,不失礼义;既使身处逆境,贫困潦倒,也不做违背礼义之事。
法律是礼义的底线。当今社会,违背礼义、触犯刑律者多为两种人,一种是贫困至极难以为生者,铤而走险,做出偷盗抢劫之事;一种是有权有势却欲望膨胀,贪污腐化,巧取豪夺,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这都是不知修身、三观不正、无理想无信念的体现。
20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