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语文
文/见贤思齐(刘兆君)
就语文教学而言,经过多年的课改,已经来到了大语文时代。如何去理解大语文的含义,重视语文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材至关重要。
首先,何为语文?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
语文能力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能力,语文是百科之母。人的一生有两种能力:一种是写作能力,一种是口头表达能力(嘴皮子、笔杆子,就是人的腰杆子)。
其次,大语文“大”在哪里?
大语文的“大”是相对传统的语文课而言,就是区别于传统的应试语文,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语文教育。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死记硬背。背字、词、古诗、修辞,甚至背作文,考试內容也不会超出书本范围。现在的大语文,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延展,而且还体现在运用上;大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上,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中,重点在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大语文强调的是弱化课本,注重与生活结合,因为语文是一个整体,涵盖內容非常全面。例如国学、写作、阅读等之间是融会贯通的,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大阅读、大范围、大目标。
1.阅读量大 (得阅读者得天下,凡是作文写得好的,都是课外看书多的学生)。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阅读及表达。明显的是,现今语文教材中,大量增加了古诗文篇章。
小学由19篇,增至到124篇,增幅为600%;
初中由60篇,增至132篇,增幅为220%;
高中由17篇,增至72篇,增幅为400% 。
另外,教材中还规定很多课外阅读內容。大语文就是打破语文的课堂边界,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2.范围大。
传统的语文学习,只注重听、说、读、写和语言文字的表达,强调工具性。
大语文则包括语言文字认识、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质。同时还打破了学科界线,内容从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
3.目标大。
大语文教育,不仅能提升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助于学生沟通和交流,懂得审美情趣,懂得幸福生活,能够适应日后多变的环境,提高孩子未来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
再次,如何学好大语文。
现在的考试,特别是高考,越来越重视国学文化的学习,目的是带动国民重视自己母语,这也应合了国家层面把国学和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趋势。
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大语文呢?
第一,激发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孩子才有学习的欲望,才会去主到学习。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语文实践活动灵活地注入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个性,提高语文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以丰富的历史背景、趣味横生的人物故事、旁征博引的知识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喜欢上语文。其实能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的东西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节奏明快的诗歌,有的喜欢科幻题材的小说,有的喜欢看名著连环画,有的喜欢童话、寓言故事等。
第二,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学科,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是被动地学习,他会很累,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孩子勤于思考,抓住一些细节。比如:通过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这些趣味汉字、成语接龙、诗词飞花令、背诵擂台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第三、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只有抓好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才能从语文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要想学好语文,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因此,要引导孩子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开展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如逛书店、看展览、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做采访、搞调查、旅游观光等)。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感受奇妙的大自然,体味人间的爱与痛、美与丑。
第五、重视古诗词。
姑且不说古诗词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多大的比重,但我们作为中国人,要珍惜中华诗词文化这一瑰宝,应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重视古诗词,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可以提升孩子的涵养,放大格局、陶冶情操。诗词给华夏以灵魂,诗词能浸润、发现生活之美。因此,从小接触古诗词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在美感的滋润中不断增强气质和素养。
总之,大语文体系就是通过对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以达到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的通识教育。“大语文”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相结合起来,使学习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以启迪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根本目的,大语文教育,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的、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据悉,今后高考分数将有重大调整:现在的语文、数学、外语试卷分別为150分,接下来语文的分数将增加到200分,外语分数要相应下降。

作者简介:刘兆君,哈尔滨市双城区韩甸人,笔名:见贤思齐,大专毕业。曾做过中学教导主任、教育办辅导员,后到镇政府工作。退休后在哈尔滨学习国学并给学生家长讲解《弟子规》等。近三年才开始写诗做文 同时尝试写杂谈之类的文章。向诸位老师学习!提高写作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