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O七)
杨浩然 偶然著
一O七、陈粟巧布阵 网猪五万头
由博山南下的国民党军七十七师被歼后,震动了国民党朝野,吓坏了固守莱城的李仙洲。
而陈、粟则指挥华野主力全线发起了攻击。第一纵队连夜攻占了莱城以西、以北各要点;第六纵队一部突入口镇;第十纵队则占领了锦阳关。
各阵地经过反复争夺未果后,四十六军退入莱城,与第七十三军主力进行了会合。
鉴于国民党两个军集中在莱城,陈、粟便调整部署,采取了“围三阙一、网开一面”的战法,即在莱城以北,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布设了袋形伏击阵地,准备歼灭国军于突围途中。
莱城虽不大,但城墙坚固,且有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几师的人马据守在内。若“置兵死地”,敌“必殊死一搏”,与其攻坚,不如把李仙洲调出城外再行消灭。于是,在攻打莱城时,故意在北面给李留了条逃生之路。逼其向吐丝口方向逃跑。
吐丝口是莱城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如此,才派三十六师去重点防守。
经过三天激战,敌各阵地均已失守,但谁也没料到,三十六师仍在那儿苦撑。正因吐丝口还在国军手里这个现实,反而让战役进程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转折。
守了两天三夜的三十六师师长曹振铎,仗打得很苦,一再向李仙洲和王耀武报告,一是告知自己仍在坚守,二是希望李仙洲能给自己增派援兵。
增援的请求虽没得到李仙洲的批准,但李却从报告中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向北撤退路上的要塞一一吐丝口还在自己人手中,那里还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这就意味着,被困在莱城内的五万人马逃生的大门还没有被关死。
恰在这时,接到了王耀武让其撤退的命令。
这一军情报告,让李仙洲摆脱了是走、还是守的犹豫,最后下定了突围决心。
其实,他根本就不知道,此时此刻莱芜的围城部队只有叶飞一个纵队,想一口吃掉自己的五万兵马,根本心有余而力不足。
华野就是希望对手放弃守城而钻入在野外撒下的天罗地网。从这个意义上讲,前几天吐丝口攻坚未果,可谓是歪打正着。
吐丝口距莱城十五公里,陈、粟集中了六个纵队的兵力,布下的是一个大大的口袋。当李仙洲率两个军匆匆出城往口袋钻的那一刻,莱城就被叶飞占了。李一看后路已断,便一门心思的往北跑了起来。
然而,猎物一钻进口袋,再跑就跑不动了,只能作垂死挣扎。但挣扎的结果,还是被烹。
李部的先头部队刚在吐丝口以南露头,就遭到了华野正面部队的阻挡,李部急忙回缩,但莱城已失。于是,五万人马被紧紧压缩在了北铺、芹庄、南白龙、高家洼这一块东西长四公里、南北宽七点五公里的狭小地段上。
李一看撤退受阻,立即命各部向华野发起了冲锋,并陆续将后续部队前调,展开了全力攻击。
恰在此时,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却玩起了失踪。
韩是地下党员,玩失踪是故意的。可他这一失踪不要紧,位于七十三军右翼的四十六军因失去指挥,立马陷入了混乱。
两万多官兵大部分扔掉武器争先逃命去了,没跑的则纷纷涌进了七十三军的行军队列,瞬间把该军的指挥系统和部队建制完全打乱了。
韩浚以下,军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团长,霎时兵败如山倒。
更为好笑的是,李仙洲和韩浚被乱兵裹胁着,一会儿碰面,一会儿又被冲散了。两人无话可说,唯有相对唏嘘。
粟裕一看火候到了,命各纵杀进了敌群。遂使敌空军完全失去作用,蒋军的辎重、车辆和人员被挤成了一团,根本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
许多士兵因为东跑西逃疲惫不堪,干脆坐在地上大喊:“老子不跑了,被打死好了”。还有的气得大叫:“从来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不打了,缴枪”。
李仙洲麾下有五万六千多人哪,战斗虽残酷,但死伤者不足万人,余下的四万六千八百余均成了俘虏。其中,包括十七名将官。创造了一次“捉大官”的空前记录。
韩浚还算革命,见部下在混乱中争相逃命,内心极其痛苦,便气急败坏地向乱兵大喊:同志们,我们一定要突破这个包围,大家跟着我攻击前进,到了吐丝口就有办法了!
可当他带着一部分人冲到吐丝口附近时,迎面一排枪射来,又倒下一批,他判定华野已攻占吐丝口了。但仍不死心,继续率兵转道博山。
此时,身边只剩下千多人了,并且是一路走一路少。当闯至博山外围的青石关时,被马三捸了个正着。
失散的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也带着卫队向吐丝口逃命,结果在途中腿部中弹,因失血过多坠马摔进了沟里,比韩浚提前一步被活捉。
老蒋一听李部被全歼,勃然大怒,秘密飞到济南痛骂王耀武:“遇到这样大的损失,你是不能辞其咎的,这次你选派的将领也不恰当,李仙洲的指挥能力差,你不知道吗?撤退时他连后卫都不派,这是什么部署?”
王耀武不服,但又不敢还嘴。事后,他也怒骂起来了:“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了,老子就是放五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呀!”
事实上,李仙洲并不笨,若是这场战役全由他指挥,说不定输得没这么惨。身为黄浦一期生,征战无数,若不是蒋瞎指挥,王耀武乱掺和,也不至于当俘虏。
被俘后的李仙洲仍很狡猾,他知道解放军的俘虏政策:对于身上有伤的国民党士兵,可将其全部送回国民党军队中。而国民党则认可这一政策,对归来的士兵,一律持欢迎态度。
在这样的条件下,被俘的李仙洲便装成了普通士兵。恰好,他的腿上也有伤,所以在解放军的检查中被判定为伤兵,准许离去,就把他放了。
但事有凑巧,有个马夫的儿子却坏了他的大事。
这个马夫的儿子才七八岁,国军被打散后,找不到认识的人,就到各战俘营求救,但没人收留他。恰好被解放军供给处长路过时看到了,就跟这个孩子了解情况,随后就给了孩子一点饼干吃,并让这个孩子跟了自己。
机缘巧合之下,这个孩子便看到了跟着普通士兵们一起离开的李仙洲。便问到:“你们怎么把李司令也放了呀?”
这时,解放军战士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马向上级汇了报。于是,李仙洲就被拦下,与他的黄浦同学韩浚到监狱做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