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山歌耀人生 不朽金曲传万代
----深切怀念《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
作者/关中尧/ 姚文礼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传唱大江南北六十年,影响了几代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作者姚筱舟,因脑梗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于2019年9月1日在铜川逝世,享年86岁。
2019年7月1日,在建党九十八周年时,陕西姚氏宗亲会一行来到铜川医养中心姚筱舟老人的房间,送上宗亲祝福的同时盛邀他老人家莅临于当年8月18日召开的成立大会,老人愉快的答应了。谁知,就在这次会后不久,姚筱舟老人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一首唱响中国大地六十年经久不衰的山歌,一位经历跌宕饱经风霜朴素无华的耄耋老人。当我们围坐在其身旁聆听他讲述创作经过时,此情此景让大家感慨万端无比敬佩。
纵观华语乐坛,往往一首出名的歌曲,最出彩夺目的首先是歌唱家及其在各色舞台上的卓越风姿,还有歌迷粉丝的狂热崇拜;其次是曲作者音乐家,被访谈,获大奖,有名有利有成就;至于词作者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甚至轻视的。岂不知一首好歌尤其是流行几十年常唱不衰的获奖歌曲,都是由一首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语句奇巧的歌词打下了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最初一首打动音乐家心弦灵感的好词,后边的事就连影儿也没有了。遗憾的是,在被鲜花掌声簇拥着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埋头书案词作者的写作甘苦。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蕉萍,真名姚筱舟,笔名真名都飘逸着诗人的浪漫色彩,但人生却是一部苦难曲折的小说。
1949年4月,年仅16岁的赣东北上饶铅(念yan)山中学的学生姚筱舟投笔从戎,先考入二野军政大学五分校,后分到17军51师政治部工作。1951年入朝参战直到1954年停战以后回国转业到陕西矿区工作,先在商洛石棉矿再调到铜川矿务局,做过宣传、秘书工作,后在焦坪煤矿当了一名采矿技术工。
他的命运之所以多舛,是有“二多”:敌对阵营军政部门的直系亲戚多,漂泊在海外的亲朋多。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乃至很长一段时间,这“二多”是决定人生命运了不得的负面因素,因此再看姚筱舟的履历表就不难理解他的身份变化过程了。
但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哪种环境下工作,姚筱舟内心里始终燃烧着对党热爱的火焰,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信仰理想的追求,《毛泽东选集》、《列宁全集》伴随着他度过了愁苦茫然漫长的岁月。尤其是在和煤矿工人的长期接触中,矿工们豪爽义气的性格和那在黑暗中艰苦劳作而为人民奉献光明的品格,深深地感染着他。喜爱写作的人往往都有处处留意生活语言的习惯,姚筱舟记下了矿工们许多闪光的语言:党是妈,矿是家,听妈话,建好家;旧社会鞭子是窑主的枪杆子,煤窑是窑工的棺板子等等。
1958年初春一个风雪交加之夜,因一场矿难受到责任牵扯被贬为采煤工的姚筱舟,忽然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他趴在煤油灯下一口气写了三首短诗,其中就有《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初稿。如今他回忆说,这首诗的其他部分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鞭子”这个词构思时推敲了一个多小时。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写到这里,反复斟酌,总觉得语言不够味儿,不上口,一时又找不到理想的词句替换。

这时他无意中看到一本小人书里,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在打长工,忽然灵感一闪,觉得用“鞭子”取代三座大山更形象明快,于是姚筱舟就把诗稿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
三首短诗写成后,他用焦坪煤矿名字化作自己笔名“蕉萍”投寄《陕西文艺》,被刊发在“诗传单”专栏内,后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汇编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出版发行。
这首诗词被雷锋抄录在日记本上, 1962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职,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举国掀起学雷锋运动高潮 。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读到雷锋抄录蕉萍的前两段诗句,感到很适合谱成歌曲来唱。很快他就谱成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从广播中听到这首歌,这位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女儿,找到恩师王品素,提出她想唱这支歌,王品素老师看她态度坚决,就帮助找到词曲,一字一句的教她汉字发音,后来又找朱践耳一起听才旦卓玛试唱,才旦卓玛饱含着对党对新西藏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以其明亮高昂清澈如水的歌喉,唱出了这支歌曲的激情神采,一炮打响全中国,从此奠定了她在乐坛的起点占领高度。
当《唱支山歌给党听》唱红大江南北的时候,并未改变姚筱舟的命运,他仍然在每日下井挖煤的默默无闻中苦熬,甚至都不敢承认自己就是蕉萍。词作者曾一度标注为雷锋。
身在大上海的作曲家朱践耳没有忘记他这位从未谋面的合作者。
1963年秋,朱践耳根据蛛丝马迹通过多番打听寻觅,终于知道“蕉萍”在陕西铜川焦坪煤矿,于是他给该矿党委书记写信核实,党委书记赵炳儒就召开大会问:谁叫蕉萍?姚筱舟坐在台下没有吭气,他不知又有什么灾难临头了。第二天,党委派人把姚筱舟找去谈话,赵书记笑对他说,有人看见你用蕉萍的名字写稿子呢!姚筱舟一听瞒不住了,就诚惶诚恐地点了点头。赵书记说,好事有啥不敢承认啊!
姚筱舟写“唱支山歌给党听”发表后收到二元稿费,他用二元钱买了半袋面,一家人高兴了好几天。1964年起始,《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才正式署名词作者姚筱舟。此歌获奖后在北京举行颁奖大会时,上面没有让姚筱舟参加,奖品《毛泽东选集》、四幅丝织品和奖状还是由矿上转交的给他的。
是真金子,不管在砂砾中埋藏多久,一旦见到阳光就会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1997年5月9日晚上8点,64岁的姚筱舟在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沉默了39年之后出现在上海电视广播大厦4楼演播大厅的舞台上被介绍给观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出于编导的精心安排,此歌作曲朱践耳、演唱者才旦卓玛也突然出现在舞台上,姚筱舟和他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紧紧握手,相聚言欢,热泪盈眶,不胜感慨。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晚年的姚筱舟作为陕煤集团铜川矿业的离休干部和老伴住在铜川最好的医养中心欢度晚年。他的床头案边摆满了“十九大报告”和其他文学艺术书籍,他爽朗地告诉大家,党的光辉永远照亮着我的心,我一天也离不开读书学习。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姚筱舟老人是幸运的,他历尽沧桑终于迈进了中国政通人和民富国强的新时代,沐浴在党的光辉下安度了幸福的晚年。
1958年姚筱舟在陕西铜川焦坪煤矿间陋的宿舍内写下的小诗,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抄在日记本上,激起了作曲家朱践耳的创作热情,让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唱响了中国大地。
今天,在举国上下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二周年的大喜日子里,万众高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无比怀念这位写出各族人民心声的词作者姚筱舟,他和朱践耳创作的这首彪炳史册的著名歌曲将传唱千秋万代!
2023.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