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湾清流映芳华》
文/邱平
1985年8月,我被市教育局调到恩施市舞阳中学任教。当时,我从恩施州教育学院中文大专班毕业不久,现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立志在舞阳中学献身祖国的基础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四有新人”。当时,自治州建立刚好两年,舞阳中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该校位于龙洞河边、五峰山下。东面的龙洞河边,有一栋四层楼的教师宿舍,共24套。西临恩施州体育运动场,有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一楼有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室;二楼学校教务处和财务室各占一间房,剩余的房间住着新婚的年轻教师。学校操场南边,有一排木石结构只有一层的瓦顶教室,共9间。学校北边龙洞畔,也有与南边结构相同的9间教室。让人眼睛一亮的是西边的两层楼前土石修筑的戏台,此台边沿栽种的迎春花,青格格的枝条洋溢着无限生机。戏台后面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篮球场上,活跃着年轻的身影。
当时,舞阳中学的校长是向纪明,他文革前毕业于华师。我到他家里去,交上我的组织关系介绍信,他很高兴,说:“欢迎你到舞阳中学任教!”学校安排我教初三普通班的语文。新学期,新希望,新征程,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每个学期,我安排学生写16篇大作文,全批全改全讲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6年中考,我任教的班语文及格率、平均分,在普通班名列前茅。
学校继续安排我教初三的语文。可是,向继明校长因工作需要,调到州电大。临别前,他流着泪说:“再见了,老师们!三孔桥的烟筒,就是我的归缩。”真的,我舍不得向校长离开舞阳中学。他任人唯贤,平易近人。学校开运动会时,他安排我审阅学生的稿件,我受到鼓舞,也写了几篇鼓励学生的稿件。让人难忘的是,向校长站在一个在长跑中不幸跌倒的学生身边,鼓励该学生站起来。向校长鼓励学生的背影,定格在运动场上,活动在师生的心里,镌刻在舞阳中学的校史里。
当时的舞阳中学,与州体校共用一个运动场。舞阳中学的体育老师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在州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多次获得州中学生运动会的好成绩。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金色的收获。舞阳中学荣获全国初中田径项目传统学校的殊荣。
春去秋来,舞阳中学“旧貌换新颜”。向校长离开舞阳中学后,由世界银行无息贷款,在学校的东北角厕所的原址上修建了崭新的综合楼。从此,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逐步完善,学校的图书室也逐步发展。中学教育有三大支柱:教师,实验室,图书馆。各级领导的关怀,终于落实到新的起点。最让人高兴的是,学校在此综合楼的五楼建立了电教室,这是“四个面向”的必要条件。省教研室的专家说:“舞阳中学的电教室,音响效果是全省最好的。”
后来,学校又在北面教室的原址修建了四层的六边形教室,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隔了几年,学校又在南面先后修建了六层的教工宿舍、新的综合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州委、州政府根据城区初中发展的需要,把恩施州体育运动场划给舞阳中学,学校在州体育运动场的北面修建了舞阳中学新教学楼,此教学楼二到六楼共60间教室。七楼有两个微机室、一个电教室、一个信息控制室。此外,该新教学每一层都有卫生间,还有一些办公室。学校在新教学楼的南面,修建了环绕足球场有6条跑道的塑料运动场。新教学楼顶上山的造型,象征着山里飞出了金凤凰。
在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舞阳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成就。1999年以来,学校中考上线率连续7年高居恩施市榜首。1998年,舞蹈中学被省教委命名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
近年来,学校中考的上线率下降了。但是,这是教育局实施教育平衡战略的必然结果。各个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提高,本辖区的优质生源不再择校到舞阳中学就读。同时,舞阳辖区的优质生源有的选择到清江外国语学校就读。这部分优质生源的家长都是中等收入的“成功人士”,这些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又有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到清江外国语学校去享受封闭式的教育。优质生源的减少,必然会导致中考上线率下降。
几十年过去了,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舞阳中学。平凡,清贫,可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曾经奋斗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老鹰坝下砺壮丽,一湾清流映芳华。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著有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随笔体文学评论集《仰望星空》。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