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林
绿皮火车的绿皮,似火车的皮肤一样。它由嫩嫩的,随日月的运转,变为光泽亮丽,变为吹弹得破。再然后的然后,就苍老了,粗糙得又长有了斑点。但它,仍就从一个车站,奔向一个车站。既便是终点站,转了个身,又变为了始点站,继续奔驰在路途上。
我的人生旅途,虽然不算长,但也经历过许多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就像火车似的,离别一站,又迎来一站,一直沿着铁轨开向前方。

我在2007年底下岗,结束了在企业当工人的国家主人翁的生活,人生的旅途走完了一段平平坦坦的道路,到达了一大站台。
2008年开始,我到处飘泊打工,寻找为生活而继续的金钱。短短的一年半时间,我经过了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站,又一个小站。许多的小站,都成了我身后的风景。
2009年仲夏的一天,我来到了淮阴烟厂打工。是私人老板承包烟厂的辅助工作,虽然工资比较少,但不跑远门,离家近,最主要的是不压工资,每月到点都准时拿到钱。就这么一干,干到了现在。
在烟厂打工的中途,我五十五岁那年办理了退休手读。因为以前在上班的时候,连续干了九年的电焊工,符合国家提退的要求。从此,我的生活有了保障,每月有了固定的退休金。生命,又来到了一个大站,不用出门苦钱,每日每月的吃喝拉撒都不用烦脑了。
可是,我的人生才过半,我的精力还旺盛,怎可坐享其成?那不就成了坐吃等死不成?
于是,我继续打工生涯。在烟厂做事不算累,精力用不完,在运转班的空余时间里,我还跑去市老年大学听听课,学习些感兴趣的东西,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什么电子琴弹奏,中医养生,花卉等,每天乐得屁颠屁颠的。
烟厂,是我打工的乐园,烟厂里的几个车间,我都蹲过。我在制丝车间上过烟丝,把一箱箱的膨胀丝倒上输送带进料斗,然后运行去“渗配”。我还在车间最西边下过麻包,大包小包里可是从原料仓储处用汽车运来的“烟叶梗子”。夏天干这活,真叫个人“汗流浃背”。
在卷包车间蹲得时间短,主要是每日保养几台机器,拖拖地面。偶尔也帮助看着上烟。在卷包车间生产好的卷烟,最后是五十条烟打包成一箱,从输送带上送去紧邻隔壁的成品库。
我在成品库干了好几年,那时候还没有上机械手,全是人工分拣从下面输送上四楼来的好几个牌子的香烟,几名工人站在输送带两边,各人看准自己拣拾的烟箱,一箱接着一箱地拾放到托盘上。当托盘拾满后就用液压铲车,插进托盘压几下离开地面后,就连拖带跑地奔向指定的存放区位,赶紧码放上去,再拖着小铲车速回。这样周而复始地挥汗干活,一小时后,来人换班休息会。
后来,改造了输送线,上了三台机械手臂,实现机器人操作,我们就轻松了。师傅们开着电动的铲车,铲着托盘上的烟箱递送去货位上,而我则照看着这机器人手臂,以防出现屁漏就去解决。
位于我市东边开发区的徐扬,有一地点是烟厂的原料储存处,我来这儿也干了头两年。这儿,是江苏三家烟厂的烟叶基地,每天大货车拖着烟包,不是进就是出,出出进进的很是忙碌。我们的工作,就是开着铲车从货车上下烟包;或者,从库区货位上拿下烟包,递送到外面,然后再用铲车夹着烟包,装上货车。
五、六年前,我又到烟厂的澡堂子里工作,专上大夜班。就是为工人下班前烧好热水,上上自来水,然后打开机器烧水,只要调好水的温度就行。两小时后,下班的工人们全部洗浴好,我们再打扫清洁下,就没事儿了。
机缘巧合,有一次烟厂食堂差人,经朋友介绍,我又来到了食堂里,干上了粗加工活。每次大夜班从澡堂里下班后,就直接来到了食堂。
我在烟厂里打工,居然一天干了二份不同的事情。人家旅游人,移步就是景;而我下班时,走了两步又到了另一个工作岗位。这种打工生活,乐颠颠地倒也逍遥。
后来由于老板他大哥的小鸡肚肠,我辞别了淮盛的工作,单一地在食堂做事。
烟厂食堂有上千工人吃饭,就餐的饭堂有三处,而且换班吃饭,机器不能停。
我们粗加工的工作,每天就是提刀剁荤菜,大片大片的猪肉,先开成一指多宽的条子,然后再剁成扁块状的肉块,大几百斤的肉全是要手工剁成块子,然后由厨师运走去做成菜。要是吃鸡子,每次也是要来八、九百斤的货,一只只由我们用刀去剁,还有一些豆制品,皮肚,香肠,竹笋什么的。
每天的上班,都充满汗腥味和肉腥的味道,也充满着阳光。
我这半白头发的准老头,终于遭人嫌了。前两天,主管美女打来电话,告诉我端午节后就不要来了,她说: 虽然这个月只干了二十一天,算是出满勤。另外,再多加一个月的工资。
我感谢我们的朱老板,让我在食堂干了近五年。现在叫我走人,也是情有可原,谁叫我已是六十四岁的头发染霜的呢。
这次的到站,结束了我打工的生涯。烟厂是我的终点站,用双手劳动创造财富的时代,此时此刻宣告划上了句号。
我五十五岁上正退,继续又发光发热,到如今又比别人多干了八年,我骄傲,我自豪。但我不满足。
我生于1960年,至今六十三岁,虚的也不过是六十四。虽然花白的头发,已不算青春,但我的一颗心还不服老,仍然有节奏地在律动。我要转换一种活法,去尝试新的生命。就像终点站,华丽地一转身,变为了始点站,就像绿皮火车从终点轨道上,扳道岔向了另一处轨道。
我的生命,我作主;我的人生,待雄起。
近三年来,我在打工的业余时间里,练笔习作散文。投稿参赛,也曾获得过奖。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原创作品在《清江浦人家》编发,也时常有文章在“都市头条”上的《清江文学》里被选用。如今我已练笔了十多万字,六十外篇散文,基本功在一点一点地积累。
在这人生旅途大转折的站台,我不想停止不前,就此休息。我选择华丽转身,用手中的笔,进行创作,续写新的生命篇章。
现在有大把的时间了,不再用替他人打工了。我可以静心地读一些书,能够多一些写作练笔了。当前的计划,就是围绕“老街的记忆”为主题,写一写已经被拆除掉的生活几十年的老街,复活“那些人”、“那个景”、“那些故事”,让后人打开历史,能晓得曾经有过的一条街。争取用两年时间,集册成书。但愿我的理想,能够顺利进行到底。
好在我在市作家协会里,有了一些人脉,结交了一些文友、老师。有了他们为榜样,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终是“生老”了,但是只要不是“病死”,我定为新的生命,砥砺前行。
在车站的站台上,定会听到,火车拉响启动的长鸣声。我会在车窗伸出手臂,与您挥挥手。
2023.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