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华 ’望诊思疗’法“创立人—周伯良
民间对周伯良的一句顺口溜: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大半。
人死后是彻底消失,还是像神话中的那样进入天堂或者下地狱呢?还是转世投胎了呢?
起死回生是真的吗:
细胞将要死亡时,会向周围的特殊细胞发出指令来吞噬死亡的细胞,细胞也会自己杀死自己,用膨胀破裂的方式结束生命。人体内开始停止为细胞提供血液养料,但在细胞膜的保护下,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死亡。
因此,细胞崩溃之前,用对特殊的天然药物及中医各种手段,人体是有可能“起死回生”的。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人可以起死回生的说法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笑话,是绝不会发生的。那么,人是否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个人从鲜活到死亡,常需经历一段渐进性过程,在医学上常被称为濒死期或临终期,俗称“假死”。处于这一期的患者,也可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如因严重感染、创伤或大量失血、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血压降低(即时休克),因大脑外伤、脑内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如昏迷),以及各种严重疾病所致的呼吸微弱、缓慢或不规则(如呼吸性酸中毒)等。
此时,患者极其微弱的各种生命体征已难以被他人察觉,这种奄奄一息的表现易被人们误认为已经死亡。这种情况,如找有经验的中医仔细检查,患者这些生命体征还是能被各种手段检测出来,用对特殊的天然药物及中医各种手段,人体是有可能“起死回生”的。
与其说是死人的起死回生,还不如说是活人的假死真活,此类的“死”是一种假象。
中医有句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气血能量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总部,头为诸阳之汇。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高血压为什么长治疗时间长呢,就是因为浊阴啊占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现代城市人,起居节奏不太好,违反了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就是睡的非常晚。像什么过夜生活啊,电子设备发达,整个生活都要集中在晚上十点以后,一弄弄到天亮才睡觉。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阴阳颠倒,人的生活就不能和大自然同步了啊!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南方人啊,有个错误的生活理念;误以为他们处在南方,处在最热的地方,就应该补充一些凉的东西,其实是进一步伤害了阳气。现在的疾病总体情况都是这样,包括外国。
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
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很多小青年,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只是因为他们还年轻,扛得住。
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熟得了?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古中医,为何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为何古中医大病小病都看,而且最擅长治疗急症?是由于历史上原因发生断层,没有传承下来,我是很偶然机会,误打误撞碰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稳妥可靠。
民间有坚持中医的人,是从这个正规大学里面,系统培养出来的一代人,不敢期待喽。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办中医学校啊,理论和临床都分开。
讲课的就是教授,哇啦哇啦,讲就行了,你给他个病人,他也不会看;临床呢,又是另外一套。西医是这样教育的,但中医用这个方法那绝对失败!
人体阳气不够,容易外邪入侵,阳气应该周流全身啊,通过阳气的升降,来调节人体,使人的整体不受侵犯。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啊,就是浑元之气,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那个元阳,你把阳气保护好就啥病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