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篇》(3)译文: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从;用不良的言行来取悦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
以是为对、以非为错叫做明智;以是为错、以非为对叫做愚蠢。
用言论中伤贤良,叫做谗言;用言论诬陷贤良,叫做残害。
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
偷取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信口开河、轻易乱说叫做荒诞;赞成和反对取舍不定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知道的东西多叫做渊博,知道的东西少叫做浅薄。见到的东西多叫做眼界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孤陋寡闻。
事情难以进展叫做迟缓,容易忘记叫做遗漏。
措施简少而把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叫做政治清明,措施繁多而天下不宁叫做昏聩混乱。
原文: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通“取”)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难进曰偍(tí,行动缓慢),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mào,混乱)。
秋雨堂浅见: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为善,而为善的前提是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善恶不分、是非不辨、错对不知,何以为善呢?
所以荀子在这里列举了几个分辨是非的参考答案:
其一、要与人为善,引导人为善,支持顺从为善者。不能用言行去阿谀谄媚取悦于人。
其一、要有明辨是非的智慧,而不做是非不分的蠢人。
其一、不能做诬陷残害贤良的奸佞小人,要做坚持原则的正直君子。
其一、不贪财,不欺诈,不信口开河,更不能见利忘义。
其一、要做一个知识渊博、心胸开阔的人,不能做一个孤陋寡闻、器量狭小的人。
其一、要牢记初心使命,积极付诸行动,避免缓慢懈怠。
其一、要为国家的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安宁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就是:要有善心、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有胸怀、有担当、有行动、有贡献。
这样的修身目标,对于今天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完全适用的。
2023.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