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难忘的童年记忆
(七)---嬉水
徐友擎(江苏)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小村庄三面环水,纵横着好几条河,每到夏天,河里就是男孩子的游乐场,南方的夏天很热很热,大大小小几乎每天都要想着法到河里去玩。
我在六周岁左右就学会了游水,不过是狗刨式。后来又学会了扎猛子(潜水),还可以一手举着自己的衣服(泅水),从河这边游到河对岸。

现在想想,童年时光的快乐是天真的,总是天天跟在那些比我大一些的阿哥们的屁股后面,去打鸟捉泥鳅,放鸭摸蚌壳,钓虾逮小鱼,还有过到人家瓜地偷香瓜。身上弄了泥巴,就到河里洗洗。一个夏天下来,晒得背上胳膊上脱皮,黑不溜秋。
记得才开始学游水,都是我的会游水的大我好些岁的阿哥(表兄)带着我下河,开始的时候在浅水区,阿哥用手握成空心拳放在我的下巴下面,托着我的下巴,让我两腿使劲蹬水,两手用力扑楞,开始的时候我有些害怕,总怕会沉下去。越是怕就越胆小,有几次鼻子里呛了水,阿哥让我捏住鼻子,把头埋在水里练习憋气。又一次,阿哥一下把托着我下巴的手拿掉了,我用力划水,感觉自己没有往下沉,就这样学会了游水,刚开始一米、两米,一段时间后可以游到对岸了,非常高兴,学会了游水,一个夏天几乎天天都泡在水里。

再大一点,夏天下午放了学,就和几个同学偷偷去河里玩水,随着长大游水的技术提高,敢和大孩子一起在河里打水仗,扎猛子摸河底的东西,爬到河边的树上往河里跳。河里有一条木船,五六个顽皮的小孩站在船沿的一边,一起用力晃,把木船翻过来,一个个被扣在船里,再一起把船翻过来。可以说,乡下的孩子都是玩水的好手,在水里自得其乐。
有时下河了回家,怕挨大人打,都是偷偷进家,悄悄拿出书赶紧写作业。有时回去晚了,是免不了一顿“紧骨头”的。
有时天气太热,吃了午饭也要偷偷去河里“凉快凉快”,下午到了学校,老师会检查是不是下过水,只要老师用手在你的身上一划,身上会出现一道白印子,那就知道你中午下河了,惩罚是站着上一节课,老师还会让其他同学带条子告诉家长(村里的民办小学,学校离家不太远,其实,老师也是怕学生下河发生意外),我记得被罚站过两次,以后就不敢了。
现在虽然不能下河游水玩了,但对水的情感时时让我回想孩童时在河里嬉水的情景,每次回乡下省亲,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走到小时候学游水的河边,到小码头上洗洗手,捧一口水喝,回味当年那河水的滋味。

癸卯仲夏于龙城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徐友擎(过去时),男,生于50年代,中共党员,在青海油田工作38年。现居江苏常州,爱好书法、诗歌、摄影,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怀。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