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一对白头翁飞到我家小院,落在地栽的蜡梅花(树)上,跳跃树枝间,昂头翘尾、鸣叫声大、激健有力、婉转多变、清脆动听、打破沉寂,给庭院带来了大自然的生气。连续察觉几天没有危险后,一起飞去衔草、一块又返回来。一只衔草鸟飞到树上营巢、另一只鸟则站在外面电线上东瞻西望。飞去飞来、忙个不停。截止28日,碗形的鸟巢基本成型。接下来的任务,生蛋孵化,养育后代。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白头婆。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嘴、脚均黑色,煞是可爱。
家来野鸟,使我联想起世纪诗翁臧克家老师,居住在小四合院中,有一群“特殊的客人”在院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它们就是臧老呵护备至的麻雀朋友。四十多年来,不管风霜雨雪,不管多忙多累,臧老总是按时为这些麻雀朋友送食送水。臧老搬进新居后,仍再三嘱托亲友照顾好他的这些老朋友。新居的阳台上、小窗前,也会常有麻雀飞来唱歌。每当此时,臧老总会久久地、深情地凝视着它们,然后转过身来问家人:“是不是四合院的老朋友来看望我了?”
这位诗坛元老曾以活到120岁自勉,不料却2004年元宵节驾鹤西征,享年99岁。
臧老在去世前几年,曾多次对女儿讲,他想写一篇关于麻雀的文章。一次夫人张曼在整理臧老的床头柜时,发现他用颤抖的笔迹,写在稿纸上这篇文章的题目标题:天地为笼交麻雀——解题:“交”,交友也。
我对白头翁有所了解,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淮阴县吴集供销合作社工作,6月份上旬,园林大队第一生产队来供销社卖西瓜,社员吴大爷赶着牛车(大车),车上有一鸟笼里面一只鸟,我问是什么鸟?他告诉我是“白头翁”,不怕人。是他捉的小鸟养的刚会叫,他带来的小瓶子里边有小虫子,他用竹枝戳一条喂小鸟,小鸟真的叫了,叽叽喳喳、声音响亮、直冲耳膜,令人陶醉。他又告诉我说,他养着好几笼鸟呢!有蜡嘴、白头翁,鸟笼挂在看瓜的棚子门前,睡在小凉床上听鸟鸣、不寂寞。他说了不少养鸟经验,要养幼鸟,不养成鸟,野性养不活。
我退休后也养过“芙蓉鸟、红嘴相思鸟、珍珠鹦鹉”等小鸟,由于没时间就不养了。但是我的小院内外竹子、花草多,吸引不少野鸟,“麻雀、小黄雀、白头翁”等小鸟经常光顾院落,鸟鸣不断,是大自然带来我们家福寿双全。
6月15日下午,大鸟外出,我偷看了鸟巢,里边4只小鸟还未长羽毛呢!

6月21日中午,我又一次看了鸟巢,小鸟已经出窝了……

(图来源:《清江文学》编辑部)


朗诵者简介:李莉,网名:茉莉芬芳,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 ,声动淮安阅读会总艺术顾问;资深播音、主持、编辑、记者,在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工作四十一年,任新闻部副主任,负责主持人节目的编导策划,职称主任编辑。荣获中国记协颁发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淮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作品多次荣获中央、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党百年大庆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