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怀念鲁连祥先生》
文/悟石

【鲁连祥】字云千、号秋舫、渔山老人。1921年生于山东省济宁市,2016年仙逝于抚顺,享年96岁。先生博学,国学底蕴深厚,尤以魏碑书法享誉国内书坛。早年著有《二祥诗集》、《魏碑书法浅折》、《魏碑异形字帖》等专著。2014年鲁连祥先生,被抚顺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 。

我与鲁老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记不清是那一年了。只记得是赵宝山兄带着我,去鲁老家登门拜访。宝山兄现在已是抚顺著名的画家了,当年宝山兄在抚顺开了第一家画廊“墨宝斋”,经营文房四宝,装裱字画。宝山兄在抚顺老一辈书画家中,很有人缘。鲁老居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顶层六楼,在宝山兄的引荐下,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鲁老。鲁老德高望重,对晚辈后学厚爱有加。之后的日子里,那个六楼30多平米的一居室,我不知去了多少次,聆听鲁老浓重的山东口音,给我讲述陈年往事。兴之所致,有时候鲁老会唱上一段京戏,字正腔圆,底气十足。鲁老是位高寿的艺术家,乐观、淡泊、朴素、规律。鲁老88岁那年,知我收藏奇石,特意为我撰写了一幅对联,“品格清高羡梅友,胸怀磊落拜石兄。”书赠于我。是年夏天,鲁老又为我题写了一个扇面 “知足”,并操着浓重的山东济宁口音对我说:“万法皆空,一切唯心造。人活一辈子,要懂得知足,知足方能常乐,知足才不会活得那么累。” 是啊,我方然领悟,“知足”,不正是鲁老长寿的秘诀吗!

知足,就是珍惜拥有,活好当下,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强求,不攀比,安安静静过好自己的生活。放下欲望,学会知足。每念于此,无限感恩,鲁老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
鲁老幼嗜书画,敏而好学,遍临秦汉晋魏碑帖,尤对魏碑情有独钟。师承魏碑,取法《龙门二十品》、《郑文公》、《嵩高灵庙》等碑帖。历经岁月,寒暑无间,择其魏碑之精华,溶为一体。其笔划严谨、朴厚灵动。字体和书写方式独具风格,继承了汉隶的笔法,笔势厚重刚健,结体严谨宽博,书体沉稳大方,格调高逸宏放,给人以雄强和霸气。鲁老曾对我讲过“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 鲁老潜心精研,临池不缀,师古不泥,在创新变革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形成了自己独特色的“鲁魏”艺术风格,或稚拙古朴,趣味盎然;或方笔峻利,体势雄强;或浑劲姿媚,精到细腻。鲁老的书法方圆并举,苍秀兼备,气象浑穆,意态飘逸。生前高寿的鲁老,德艺双馨,已入于人书俱老,气韵天成之境,是抚顺市书坛的硕彦耆宿。

2016年6月26日下午16时,抚顺书坛泰斗,鲁老仙逝,享年96岁。追忆与先生在一起的日子,聆听其教诲和笑谈丹青往事,仿佛如昨。今年的今天,是鲁老离世八周年,谨作七绝两首,遥寄深切的怀念。
其一
七绝·感怀鲁老
落纸云千追汉魏,
引毫秋舫自风神。
渔山老叟飘然去,
洗笔星池乐不群。
其二
藏头绝·知足常乐
知黑守白无奇巧,
足矣修身有益多。
常览法书为自在,
乐挥拙笔补蹉跎。
—— 悟石·王庭国沪上,抚赏鲁老题字《知足》扇面有感,聊作藏头绝(知足常乐)以记。2023.6.26


2009年与鲁老合影

对联:品格清高羡梅友,
胸怀磊落拜石兄。
上款:庭国贤契大雅之属
下款:米寿老人鲁连祥书
🏾 鲁连祥书法







鲁连祥书《千字文》节选

鲁连祥书《岳阳楼记》









简历: 王庭国,笔名悟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客居上海,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作品在网络平台和纸媒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