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望诊思疗法—创始人:周伯良 民间对中医奇才周伯良的一句顺口溜: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大半。
要对排病观深认知:
人体排病只是大自然排病反应的一个表现。假象地球在不停地运转,大陆板块不断受推挤,加人为开采,地球的内部力量达到一定极限,承受不了的时候,会发生地震、岩浆喷发等等自然灾难。
这些灾难的自然现象,是地球找到一个突破口,排出疾病的反应,这些疾病得不到排出,很难想象它们积累而成的爆发力,会对地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现在人的生活规律也是一样,已破坏了生物钟,就像现在的自然界,雨不像雨,风不像风,冰雹不像冰雹。
道法自然:人体也是这样的,众多的致病因素堆积在体内,得不到宣泄,无法找到突破口排出,势必酿成大病。
大自然的反应我们不可能制止,人体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的“火山喷发”如痔疮、口腔溃疡、长痘、过敏等
也不能将它止住;人体的“污水”如头油、蛋白尿、流脓水等,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它止住。采用止住症状的方法治疗,人体排出毒素的能力就会被减弱、节奏被打乱,排病反应自然被终止,垃圾毒素就只能继续堆积在体内,留下更大的隐患。
大自然排病,是为了更有序地运转,人体的排病也是这样,正邪相争,是为了阴阳能够相合,为了人体达到更自在的状态,达到人体内在系统更有序地运转。
我所看到的大部分疾病,都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表达致病因素对其造成困扰,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建立排病观非常重要。否则,将排病当病治,将身体的症状当病因治,将结果当问题治,只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要对排病观深认知:
1、人体的绝大部分表现是症而不是病:是果,而不是因,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比如高血压的表现,也许是告诉我们,必须赶快关注微循环问题了。
但我们只知道,哎呀,血压升高了,头好晕啊,赶快吃降压药把它降下来吧。比如糖尿病,身体也许是告诉我们,脾脏的运化功能障碍,已经累及胰腺了。我们只知道,哎呀,血糖升高了,赶快服用降糖药把血糖降下来。把症状当病治,怎么可能治愈?
看到高血压,至少要认识到可能是微循环的问题;看到糖尿病,至少要认识到可能是脾的运化问题,这样才不会离疾病的治疗太远。
2、医生要做的是消除病因,而不是止住症状: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发热,它可能是人体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调集气血想要争赢,排出致病因素的一个表现。大部分情况下,人体要将细胞内的毒素透析出来,代谢出去,只有通过发热增加细胞的渗透功能才可能实现,此时如果用抗生素降温,只会终止致病因素的排出,那就是助纣为虐了。
排病是人体因人而异的一种能力,人体会调用所有的系统性手段努力让自己少受伤害。
如受寒了,寒气进入皮毛,人体会打喷嚏、流清鼻涕排出寒气;如果进入人体的寒气无法及时排出体外,郁结在体内形成垃圾毒素,这些垃圾毒素就会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而为了避免它们伤及脏器,人体又会做出努力。
比如让它们堆积在不重要的肩背等地方,如果垃圾毒素堆积太多,已经进入血液循环,威胁到脏器,人体又会启动大量血脂,去打捞、包裹这些垃圾毒素,将它们送到肝脏解毒,而如果肝脏超负荷运转,无法降解这么多毒素,或者有的毒素毒性太强,肝脏分解不了,就只能采取妥协措施,用脂类将其包裹起来,形成脂肪肝,被包裹起来的毒素如果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人体就会用类似于皮肤的致密结缔组织将毒素包裹起来,防止它们到处乱窜,损伤机体众多脏器,形成肿瘤……
寒气进入伤害人体,产生垃圾毒素堆积,进入血液,送到肝脏,肝脏代谢不了,搁置起来,形成包块。
整个过程中,从寒气进入机体到最后形成癌症,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人体都不会坐视不理,而会调用所有系统性手段,努力排出致病因素,让自己少受伤害。无非是这个正邪相争的过程中,正是否能胜邪的问题,但绝不会不争,任由人体受伤害。
排病是人体自带的一种能力,只是帮助我们认识人体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大夫的一种治疗手段,大夫只能顺应身体的反应,判断身体所处的排病阶段,帮助它将致病因素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