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华 ’望诊思疗’法“创立人—周伯良
民间对周伯良的一句顺口溜: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大半。
人体排病三种物质形态:
当人体的正气与邪气抗争时,身体就是一个正邪相争的战场,战争的过程中,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比如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腹泻、咽喉疼痛、骨骼痛等。战争会产生大量代谢物,会推动原来积存在体内的垃圾动起来,想要代谢出去,需要通道排出来。因此,这个过程中,经常会伴随咯痰、打喷嚏、流鼻涕、腹泻、出疹、呕吐、身体出汗排出臭味等。
正邪争战排出的病理产物,在正向的排病过程中,这些产物排出的越多,证明相争越厉害,正气发起攻击或反击的力度越强。正邪相争的目的是为了阴阳相合,这种相争,就是为了排出影响相合的各种因素,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健旺。而这些被排出的物质,就是病理产物。
人体是自然界中“得道”最完整的生物,人体表现出的状态,往往是“道”在自然界现象的缩影。
身体最毒的毒素,几乎都会以固态的方式排出。一般来说,无法往肝肾走的毒素,身体会做出智能选择,通过皮肤代谢出去。肝脏病人,背部肝的反射区往往会出现红疹,不能通过肝肾代谢出去,只有通过皮肤通道排出。
很多人皮肤的众多反应当作皮肤病,其实是割裂了人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身体起皮疹、过敏、长痘等,多是人体表达内脏或血液毒素的一个方式。此时,如果迫不及待地制止皮肤症状,就阻断了毒素排泄的通道,毒素无法通过皮肤排出来,会继续堆积在脏腑组织或血液中,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因为患者对外在皮肤问题的在意,总想尽快得到解决,促生市场上外用药膏,为了快速消除症状的目的,药膏大多含有激素和抗生素,容易对皮肤造成外在伤害。这样会导致皮肤的排毒能力下降,抗御外邪的能力下降。
比如痰、汗液、鼻涕、尿液、稀便、呕吐物等,它们并不纯是液态,往往是固液混合的。
身体受寒,人体防御机制就是打喷嚏、流清鼻涕,将寒气排出排去;很多人会选择泡脚,运动出汗将寒气排出去;如果有异物进入呼吸道,机体也会马上作出咳嗽反应,将异物咳出去;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人体作出的反应是呕吐及腹泻排出去,这是人体的正气与外邪相争,以液态形式排出致病因素最典型的表现。
一些无法及时排出的毒素会积存在体内,寒湿毒素会堆积在肩背膀胱经,会直接进入脏腑骨骼;很多农残垃圾、塑化垃圾、重金属垃圾等会堆积在脏器周围、血管、腺体组织等部位,人体无力代谢它们,只能暂时妥协,任由它先堆积着,侵蚀着机体的健康,等待身体正气充足,有能力对毒素发起攻击时,再将它代谢出去。
这样的时机一旦到来,身体又会发起一场正邪交争的战争,此时,积存在肩背膀胱经的寒湿邪气会通过咯痰、流清鼻涕等方式被代谢出去;难以代谢的重金属及无机类垃圾,则需要更激烈的交争,才可能代谢出去,部分毒素的代谢通过发热的方式,伴随发热的汗液代谢出去,更多地则通过发热后腹泻、排黄色小便、出黏汗等方式排出去。
排病治疗过程中,只要不进行人为地退热,发热后必然伴随腹泻的症状,是人体以液态或固液混合的方式,排出正邪交争后的病理产物的表现。
比如体臭、口臭、脚臭、屁臭等;也会气液混合,比如长水泡、小便臭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闻”的地位仅次于“望”。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听,听患者描述病情等;一个是闻气味。一个好大夫,可以从病人的体味判断出他大致的问题。这个体味,又叫“病气”,它其实是一种病理产物。
比如糖尿病患者会散发出烂苹果味;很多严重的胃病患者都有口臭;很多自诉脚不臭的患者,头部的味道特别难闻;很多小便开始很臭,慢慢不臭了的患者,肾脏的功能大部分情况下已经严重受损。
人体的臭味,是人排病的一种方式。人体体内垃圾堆积太多,必然会散发异味,因为气态是较小的分子态,可以通过毛孔、七窍、穴位等通道散发出来。当人体正气充足,能够对体内垃圾发起进攻,瓦解代谢这些垃圾的时候,人体排出的臭味就会更严重。甚至能明显闻到自己的肚脐、耳朵在散发腥臭味。当体内垃圾分解代谢得差不多了,臭味才会慢慢消失。
强调一下脚臭,脚底其实是我们排出身体浊气的通道,正常健康的人,一天不洗脚,脚底都会有臭味,如果这个通道被堵塞,人体气机逆乱,那浊气就无法从脚底排出去,而会反过来上行,从头部找排泄通道,头是清阳之府,最需要清爽的地方,一旦浊气上行,大脑必然不好使,头晕、烦闷。如果脚太臭,出现的“香港脚”,那是体内毒素堆积太多,浊气急需排出的表现,通过喷涂激素止臭,又会中断身体的排病反应,堵塞浊气的排出通道。此时,要做的是提升人体的气血能量,对抗毒素,加快浊气从脚底排出,过程可能伴随长水泡等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