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在海脐村触摸时代的脉搏
王业松
去年6月20日,我首次访问海脐村,我被振兴中的海脐村的新人新事所感动,我写了一篇《文化支撑下的海脐村》。当时,我离开海脐村,可总是心心念念着海脐村,总想再去看看海脐村的新变化。一年后的6月17、18日两天,终于再访海脐村。
这次在海脐村,是送文化下乡进村入户的。我们是一个文化团队,在海脐村举办了笔会和赠书活动,苏皖两省民间的画家和书法家为海脐村而挥毫,诗人放歌为海脐村的振兴而鼓与呼。我们一行对海脐村做了深度访问。参观了渔村、渔港和渔家,我还单独采访了村总支书记李加仕同志。
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海脐村是黄海边上的一个渔村。过去以渔、盐、农三业为主,改革开放后村民以海洋捕捞、养殖、鲜活快递等为业,工业经济以造船、修船、电子、海产品加工为特色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海脐村以电商而闻名全国。
海脐村给人的感觉是欣欣向荣、朝气勃勃。宽阔的柏油马路,一排排整齐的联排别墅,小河上架的江南风韵的小桥,立在路边的新的二十四孝的牌子,在广场上反映渔村特点的大铁锚,等等新气象,让游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强盛,民族在兴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新在哪里?你在海脐村就会触摸到新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新时代呼吸的气息。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省眉山三苏祠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样道理,从海脐村可以见整个时代的发展。
文化繁荣是国家强盛的精神方面的标志,而精神世界丰富又是富足文化方面的表现。人的理念新了,对新生活有了新的标准,新的追求,新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海脐人以文兴业,以文聚力。村里有锣鼓队、秧歌队、健身队,有两个文化广场,还有一个脐心公园。每逢重大节日都有表演,而且已经走出县、市,曾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展演,并先后获得了长三角(苏、浙、沪)锣鼓邀请赛,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金奖。
海脐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难免有些旧规陋俗,在新的理念指引下进行了移风易俗。村里立了村规民约,做到新事新办。提倡丧事简办,不吹不打,不穿孝衣,办酒席人数限额,每桌不超过四百元。
村民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入学。村里每年有二十多名学生考上大学一本、二本。村里给予补助,考上一本补助2000元,二本补助1600元。
孝文化在海脐村得到重视和发扬。村头立有新二十四孝的牌子,把每一个孝分别写在一个牌子上,很具体,可操作,其中陪父母聊天就是一孝,陪父母散步就是一孝,给父母端茶倒水也是一孝。
村民重视环境保护。垃圾集中处理,每日清理,定人定责。注意环境的绿化美化,做到路建到哪里,树栽到哪里。
海脐村正在进行健康社区建设,建立健康档案,给六十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免费体检,还有不定期义诊。配备家庭医生,除了村医外,正在与医疗机构洽谈合作。小病、大病分别报销40%和45%。
随着时代要求,现在的海脐村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总支书记李加仕同志对笔者说:“党总支对产业发展方面下了功夫,要依托港口做大做强产业配套。产品要品牌化。有了好产品才能促进本村的电商的发展”。
电商最能反映时代的脉搏。海脐村是一个渔村,向来以捕鱼为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做到鱼网联着互联网。村民的思想新了,理念变了,做生意的门路和方式也大大变了。全村1065户,有近400户做电商。做电商者,家家都在现场直播,个个都是播音员,边直播边带货。这次我们一行参观了村里党群活动中心里的大型现场直播场地,还专门参观了家庭式的现场直播,此户一天可以售出2000多单。场面令人赞叹,让人真实地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现在村里电商每年总营业额达到20个亿。一户电商一天最多可以净赚70万元。这样的营销方式和效益让人震撼。
现在海脐村每人每年收入达4.6万元。经济发展了,文化繁荣了,社会和谐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村民上岸,每户都有200多平方米的联排别墅,而且设备齐全、舒适。我冒雨走访了一家渔民,户主姓龙,全家四口人,住了268平方米的别墅,门前有小花园,种了几种花以外还种了辣椒、豆角和茄子等蔬菜品种,这种田园生活真让人陶醉和羡慕。
海脐村有一百名党员,获得“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在党建和廉政方面也表现出时代特色。总支书记李加仕同志被评为江苏好人和吴仁宝式的村书记。他任村书记14年,自己开车为集体办事,但从未报销过一公升的汽油费。现在村里每家都有汽车,有的一家有几辆汽车,村里的奔驰、宝马随处可见。
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文化建设,成了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参加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考察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以及参加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这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时代精神都可以在海脐村看到。“文明中国”里的“文明海脐”正在衬托着“文明中国”。
“以网为媒助创业,以海为业促增收,以人为本惠民生”。墙上的标语正是海脐人立志振兴的追求。
海脐村在新时代中达到了村庄美、产业兴、人民富。海脐村在时代中发展,海脐村的发展又给时代以印证和光彩。村广场大铁锚下面的两句标语表明海脐人的志向:“锚定初心,脐心向党”。他们不会忘记初心,不会忘记过去。不会忘记过去的苦难,不会忘记怎样由穷变富,不会忘记共产党的恩情,在党总支带领下,一起心向共产党,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