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O三)
杨浩然 偶然著
一O三、新年都去临城过
宿北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华东战场的被动局面,为陈、粟露了脸。但战场态势仍不容乐观。敌整编二十六师、五十一师、三十三军对山东解放区已呈半包围态势,随时都有向解放军发起攻击的可能。只有集中兵力歼其一部,才能扭转被动局面。
按粟裕的设想,先回歼由涟水北上的敌整编七十四师。理由是:一、七十四师在涟水已遭重创,易打;二、华中野战军善打平原战,与七十四师有一箭之仇,部队求战心切,取胜的把握大;三、敲掉蒋介石这张王牌,对其他国民党军队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这一决定,得到了华中战将们的支持。
而山东野战军的几位战将则坚决反对。理由是:七十四师仍原地未动,且与其七军、整编二十八师保持衔接,企图等待国民党欧震兵团到齐后,再继续北犯。我军若回歼,难度较大。
夹在中间的陈毅则犯起了难。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偏向哪一方也不妥,于是就想上报中央。
刚有这种想法儿呢,陈士榘和唐亮却抢先一步向党中央陈述了他们“攻打鲁南”的主张。要知道,在部队,越级打小报告是大忌,陈毅一下火了,劈头盖脸地对陈、唐一顿突突。
对此,唐亮没敢吱声。可陈士榘不让了:“怎么?你是司令员,我是政委,难道政委没权向党中央反映情况吗?”
一句话,惹得陈毅半天没喘过气。没办法,只能等中央决定了。
很快,中央同意了陈士榘的意见,命令陈、粟先打鲁南,再图张灵甫!
目标锁定后,陈、粟立即召开战前动员会,并很快制定出了作战计划。鉴于南线敌军密集不易分割,而鲁南敌军又向北推进,企图切断解放军主力与鲁南解放区的联系。
尤其是中路进犯的整编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自恃地面有坦克、汽车,天上有飞机,根本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们一路北上,攻占了多处城镇。坦克往返巡逻,始终保持进攻姿态,企图迫使解放军决战。
特别是那个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骄横无比,扬言要夺取临沂,向新年“献礼”。
两大野战军统一思想后,陈、粟当机立断,决定回师鲁南,集中兵力先打强敌,把国民党军的机械化兵团一口“吃”掉。
为了彻底消灭敌整编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陈、粟令解放军主力第一纵队、第一师、第八师秘密兼程北上,会同由鲁中到达鲁南的第九师及第四师一个团,以及原在鲁南作战的第十师等部,迅速将枣、峄地区围了起来。
为了迷惑敌军,华中野战军八纵司令员兼政委陶勇根据粟裕指示,令其第一师部队晚上睡觉、白天行军。而且,队形凌乱,像逃跑一样。敌派飞机一侦察,果然上了当。
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根据空军侦察断定:他们白天“流窜”,显然是“不堪再战”,由苏北向山东方向“溃逃”。于是,发布了全线追击命令。
整编二十六师与整编五十一师、三十三师之间,均相距约三十千米,显得比较孤立突出。但薛岳认为,此路有铁甲利器,解放军奈何不得,所以对前线部署未作调整。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解放军主力北上之际,国民党军的军官们却远离战场,在江苏徐州、山东峄县花天酒地,欢度圣诞节和元旦去了。
这时,解放军的二十七个主力团,早就于元旦当天拂晓前进入阵地,对敌六个团完成了包围。
而就在这一天,指挥第一快速纵队的马励武还蒙在鼓里,紧张了几天,也没发现解放军利用元旦攻城,就放心大胆地丢下部队,到峄城看戏去了。
当马励武正怡然自得地观看《风波亭》时,风波果然来了!
二十二时,解放军提前两个小时突然发起了攻击,其主力编成左右两个纵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敌军发起了突袭。
右纵队迅速攻占众多战略要点,击退了增援的敌军坦克,直逼二十六师指挥机关。
第十师歼敌后方医院,迅速切断了二十六师退路,并控制了敌东援阵地。左纵队将敌一个团包围,打退了步兵及坦克对该师的增援。
战至拂晓,二十六师已成瓮中之鳖。至中午,二十六师与三十三军的联系被切断。
包围圈中的敌第一快速纵队,是当时中国少见的机械化部队。下辖一个战车营、四个榴炮营、一个汽车团、一个机械化搜索营等。
坦克第一营配有美式中型、轻型坦克三十六辆,士兵的军装、皮靴、用具等均为美式装备。无论技术、战斗力、速度,在国民党军中均属一流。
前期作战中,快速纵队仰仗其装甲、机动、火力等优势,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从而也为这股敌军带来了一股傲气,根本没把解放军放在眼里。即使身处包围之中了,也认为可以坐着坦克打出去。
然而,令敌军没有想到的是,开战前,解放军就考虑到如何打坦克这一难题了。他们在战前转移过程中,一边行军,一边普及打坦克知识。并编出了名为《坦克有十怕》的快板书:“第一它怕火来烧,油箱发热怕爆炸。第二它怕壕沟大,千斤力气没法跨。第三它怕打夜战,砸掉车灯眼就瞎。第四它怕咱靠近,枪多炮多都白搭。第五它怕履带断,集束榴弹炸掉它。第六它怕离步兵,失去依托没办法……”
相比之下,国军在坦克的使用方式和方法上,均存在问题。他们不仅把轻型坦克作为重型战车或固定火力点来使用,还一味地把坦克当成了步兵的“盾牌”,不仅使机械化没有发挥更大作用,还“开了倒车”。
结果,号称全美机械化的第一快速速纵队,不仅受困于解放军挖出的反坦克壕沟,还受制于国民党军步兵的前进速度,最终成为了解放军简易反坦克战法的众矢之的。
坦克这种现代代化武器,本适应于平原开阔地带作战,可国军却把它投入到地形复杂、道路狭窄的山地,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战场南面虽为平原,但地势低洼、河沟交叉,每逢雨雪天,就变成了沼泽地。正是这些沼泽地,为其覆灭埋下了根源。
四日上午,战场上空突降雨夹雪。不仅天上敌机的眼睛失灵了,地面上更是泥泞一片。急于突围的敌军们,便慌不择路的一头撞进了烂泥潭。
天公作美,土地显灵。解放军立马把战前充分研究的各种反坦克手段全施展了出来。
战术上,首先集中兵力、火力歼灭伴随坦克群作战的敌军八十旅,使其坦克完全失去了步兵掩护,并在其必经道路上大作文章。炸桥、破路、挖沟、改造地形等同时进行,以迟滞敌军行动。
与此同时,集中仅有的几门反坦克战防炮,使用穿甲弹轰击坦克队列。先毁其前面数辆,堵塞通道;并在阻击阵前设置了陷阱。
坦克一接近,便纵火焚烧;以汽油瓶、集束手榴弹等为武器,集中炸毁坦克的履带和油箱。坦克向哪冲,哪里就响起爆炸声,躲无可躲。
在各部围追堵截下,敌军的坦克、汽车、步兵、炮兵乱成了一团,纷纷向峄县溃逃。
至此,除七辆坦克逃回峄城外,国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三万余人被全歼。缴获坦克二十四辆和数十门美式重炮、二百多辆卡车。
战役第一阶段取得胜利后,解放军乘胜追击,向枣庄发起了更为猛烈地攻击。
占领峄县后,被困在枣庄的敌五十一师,一下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再也没有四一年制造“银厂惨案”时的张狂,及杀害中共鲁南区委书记、八路军鲁南军区政委赵镈时的威风了。
其实,早在攻打峄城前,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在陶勇指挥下,就开始攻打枣庄及齐村、郭里集等外围据点了。但攻打枣庄面临诸多困难,枣庄是工矿重镇,盛产煤炭,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日伪曾在此建有大量坚固防御工事。与陇海、津浦线相连接,易守难攻。故有“枣庄不是庄,齐村不是村”的说法。
峄县解放后,困守枣庄的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自知孤军作战,前途未卜,一面向南京和徐州陈述兵力薄弱,要求及时增援,一面令部队加强工事,补充弹药和粮食,等待时机。
扫清外围阵地,完成对枣庄、齐村、郭里集的分割合围后,陈、粟正打算集中力量攻城时,国民党之援军第十一师、六十四师便推进至台儿庄、韩庄一带了。整编第七十四师正向新安镇扑来,形势十分危急。
陶勇率部首先向枣城发起了攻击。但由于该部从江淮北上鲁南仅半个月,虽善于打平原战,但不善攻坚,又不懂爆破,所以一连两次均未成功,部队伤亡较大。
这时,马三看不下去了,立马将孙大胜、周顺的新一团派上去给陶勇打下手。
孙大胜一靠上去就大叫:“不能这么打,枣庄城高墙宽,难以攻破,最好的办法是爆破!只有炸开城墙,才能寻求突破。”
为了在敌援军到来之前尽快歼灭枣庄守军,指挥部决定派山野一纵一旅接替华野一师攻打齐村。
齐村虽然碉堡林立,但一旅有爆破优势,不仅有“爆破大王“杨根思,又有新二团助阵,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新二团的特战队员与杨根思一道很快靠了上去,并迅速炸毁了敌人的多处工事。
守在齐村的敌一一三旅旅长李玉堂从未领教过这般威力,赶紧向师长周毓英求救:“共军的大口径无声炮太厉害,还没听到声就炸了,一炸就地动山摇,赶快派人把我们接出去吧!”
一旅、新二团见敌人心理已动摇,便发起了总攻,并很快占领了齐村。
经过连续爆破,枣庄城墙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被炸晕的敌人还没苏醒过来呢,突击队就占领突破口了。
攻入城内后,由于工事和厂房、矿井多用水泥建造,双方展开了逐个争夺,战斗打的非常残酷。战至二十日下午一时才结束。
此役,生俘五十一师中将师长周毓英、少将副师长韩世儒及以下官兵,共八千余人。
中央军委在得知枣庄解放后,发来了贺电。陈毅得知周毓英被俘的消息后,作《攻克枣庄》一首:
今夜旧年了,
明朝庆新春。
一个好礼物,
活捉周毓英。
最先冲进周毓英屋子的是马家军,由于事出突然,周毓英还没闹清是怎么回事,就当俘虏了。衣服也没换,但仍穿戴整齐:全套黄呢将军服,大皮鞋、手表、钢笔,样样俱全。且还有一只装有金银财宝的大皮箱。而其他人呢,被俘时,都已化装成士兵了,身上一无所有。
马三对周毓英的物品,一件也没没收。俘虏们一看,傻眼了,个个懊悔不及:“哎,真蠢呀,连一件财宝都没带!”
周毓英更高兴,感叹道:“共军的军纪真好啊!”可很快,周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
负责押解俘虏的是马家军。在押解途中,老乡们给换了服装的战俘饭吃,就是不给他吃。不仅不让吃,还想打他,甚至连小孩都骂他是穿着美国装、背着美国枪的黄皮狗子!
马三一看不行,便苦口婆心地再三做工作,老乡才给周毓英饭吃。
走到沂南时,部队住在一家烈军属家里。烈属家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一看到这些吃得又白又胖的俘虏就来气,更看不惯这些俘虏的恶习。别看这些人已成阶下囚了,可吃饭时总在饭碗内留饭角,吃馒头还剥皮。周毓英看惯了这些,并不觉得奇怪,也剥皮。
老大爷一看周毓英的高帽、大衣就来气,怒不可遏地冲上去,揪住周毓英的衣领,攥起拳头就要打:“你们这些家伙,抗战时你们跑了,胜利了你们又来摘桃子,强盗!现在,我们省着粮给你们吃,还不爱惜,真不是人!”
马三一看不好,立即上前拦住了老大爷,向其讲起了优待俘虏的政策。一见马三说情,老大爷这才作罢。
在场的俘虏们看了这一幕,很受教育。从此再也不留饭角,不剥馒头皮了。
对马三,周毓英并不陌生,这么多年来,彼此间恩恩怨怨的事情发生了太多太多,曾并肩抗战,亦曾针锋相对。而今,胜负已分,周成了马的俘虏。但近几天的交际,的确令周毓英感慨万千。他对马三说:“老百姓都拥护你们,连小孩子都骂国民党,你们一定能胜利。将来的天下,一定是共产党的!”
春节来临之际,陈、粟在临城举行了隆重的祝捷大会,并邀请被俘的马励武、周毓英一并参加。圆了马励武之前许下到临沂过年的诺言,但身份已由将军变成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