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华 ’望诊思疗’法“创立人—周伯良
民间对周伯良的一句顺口溜:求药刚出门,病好一大半。
一直为国人对中医药的认知浅薄感到心痛,我来说说:
中医为何难出成千上万大家?
中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修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可以完成的。古代没有解剖学,但古人能够通过自体的感知,清楚地描述出每一个脏器的位置、形状、功能,以及它们与宇宙万物的关系。肝属木,自然界中属木的万物,比如青色,比如木星都跟它有关系。
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古代没精密仪器进行药理分析,神农氏单凭尝百草是怎样知道的?为什么别人就尝不出来?
针灸治疗是根据经络和穴位的原理进行的,到了现代医学仍难以找到,经络及穴位的存在,古人是怎样建立完善的系统的?
不是知识可以告诉我们的,不是通过学习与努力就能感应出来的。他是医家在不断的修行中,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中,在内证自己身体的过程中,得出的认知。
前人已经为我们总结了这么多真知灼见,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为什么我们还不能通过学习,成为像古人那样手到病除的神医?
因为你没有经历和他一样的过程,没有去证悟自然之道,没有去内视自己的身体,对他们给出的真知灼见,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总之,你没经历修行的过程,没有通过驯化打开自己的知觉系统,你的心灵还没接入宇宙之“道”,你的认知和能力一直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就是说,你还不具备一个真正的中医或医生应该具备的思维。
像一台独立的电脑,还没有接入互联网,具备电脑的所有功能,但无法联通世界。
这就是中医的能力。是通过练功、打坐、内证、外证、冥想等路径获得的认知加感知。
一个真正的中医必备的条件:中医思维+能力+悟性。
什么是中医思维?
所谓中医思维,五行的思维,六经辨证的思维,络辨证的思维等,心法,方法及道法。与知识没多少关系,它是在阴阳体系内建立一种思想体系,严格来说是一种心法,或是介于心法和方法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