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十五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这守雨先生五十多岁,双目失明,听力却异常灵敏,据说他能听见缝衣针掉下地的声音,可能是眼睛看不见,听力代偿性地增强的原因吧,他有很强的记忆力,反应灵敏,思維敏捷,能说会道,从事算命三十多年,在远近颇有名气。
这日,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小安领他来到桂花家。“嫂子大吉万福,”已是老熟人了,以前桂花也请他来算命过或闲坐,和桂花年龄相近,一进门口就大声道个万福。
“啊,雨叔来了,快进屋,请坐,请坐。”刘桂花连忙招呼客人,小安领他在一把交椅上坐定,接过拐杖站在旁边。
“月娇,雨叔公来了,快出来冲茶。”
“好的,就来了,”张月娇边回答边走出里屋。
“雨叔公早,一大早就麻烦你老人家了,”张月娇礼貌地打了招呼,就去煮水冲茶了。
“不麻烦,不麻烦,早就想来和你妈聊聊天了,”守雨先生回答道。
一会,张月娇端出三杯热气腾腾,清香扑鼻的香茗。
“叔公,请用茶。”张月娇说着,双手端着茶盘送到眼前,小安上前拿起一杯热茶送到老先生的右手,老先生接过呷了一口。
“好茶,好茶,嫂子,去年喝了你家的大心寄兰茶,使我入口难忘,难得你今年还有这好茶,”老先生连连称赞地说。去年他到本村算命,顺便进来聊天喝过这茶。
“这是保安堂我三弟送的,平时也舍不得用,给你留着呢,”刘桂花笑着说。保安堂是刘桂花胞弟刘普升开的中药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周围的人大都认识普升先生。
“那就要多谢嫂子了,”守雨先生客气地说道。
“今日专请阿叔来,是想请阿叔为孙子春林算一算命,问问吉凶,春林虽聪明听话,但出生以来一直体弱多病,不知何故,十几天前突然双眼看不到东西,吃药拜神都沒有效果,真是把我们急坏了,如若不能治疗,如何是好?”刘桂花忧心忡忡地说,眼泪快要流出来了。
“嫂子别急,请将生日时辰念来,我给你算算。”刘守雨说道,
刘桂花将春林的生日时辰念过,儿媳张月娇也站在旁边焦急地听着。
老先生低头沉思,不停地掐弄手指,口中小声地念道,“甲子乙丑……,金木水火土……,官印阳壬……,”自言自语地算了十几分钟,突然开口问道:“敢问嫂子,令孙春林面部可有伤疤?”
“不瞒阿叔,春林三岁时跌伤左面部,现还留有一块小伤疤,我和他爸妈正为这小伤疤担心呢。”
“对了,对了,嫂子,恭喜,恭喜了,”老先生高兴地一拍大腿,接着双手合抱作揖状,大声地说。
刘桂花被吓了一跳,张月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是刘桂花定过神来,小心地问:“请问阿叔,此话怎讲。”
老先生欣喜地说:“嫂子,令孙八字甚硬,小时候命中注定是多灾,但他根基好,天资聪敏,福寿俱佳,受一些波折应无大碍,此次双目失眠,是他命中一劫,幸好脸上有疤,已代先挡过一难,眼疾必可愈,按他命理推算,脸上有疤,将来必定是医人的好医生,如脸部无疤先挡一下,将来只好当我的徒弟了。”
一席话说得婆媳俩心花怒放,眉锁顿开,但想起承志己十余天看不见东西了,仍将信将疑,不知何时能重见光明?刘桂花只好敛起笑容小心地问道:“雨叔,只是春林至今还看不见东西,不知眼睛何时才能恢复?”
待续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树第十六集》
“嫂子,按命理推算,此厄不会超过一个月,”老先生郑重其事地回答。
“只是春林十多天来一点好转都沒有,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剩下十来天怎能治好?”刘桂花担心地说。
“俗语说,‘只要有命,就不怕病’,时到花自开,运到厄自过,他一生都有贵人相助,小厄小灾是会跨得过的。”老先生说道。
一席话说得桂花和张月娇心中一块石头稍为落地,刘桂花忽然想起,十几年前,有一方士路过家门口,见屋旁已种有二三十年,长成近六丈多高的一株大杨桃树,曾预言说,这杨桃树下必将出有好医生。莫非就应在春林身上?刘桂花心中暗暗欣喜,忙叫月娇再冲上热茶,亲手递到老先生手中,连声说:“托叔公丶的福,若春林真有这一日,我们首先就要感谢叔公,但不知他将来是做哪一类的医生?是中医生还是镶牙的或是卖膏药的?”因为当时她只知道在当地医生只有这三类,还不知有西医这东西。
“这是天机,不可泄露,日后便知。不过令孙八岁要注意水火,十六岁前未出花园前不要观看杀牲,切记,切记。”老先生告诫地说。
“记住了,记住了,月娇,快抱春林谢过叔公。”
张月娇忙去里间床上抱出春林,母子俩双双跪倒在老先生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张月娇说;“叔公,金玉良言,我们谨记,春林有如出头之日,全托叔公今日的指点。”
老先生拉起母子,用手反复摸了春林的双手,又摸了春林的头脸,背部,在春林左脸部反复抚摸一会,对刘桂花连声说:“不错,不错,令孙骨格清奇,左脸部有疤,日后定是一个好医生,且庚金生于申月得时,月支是申金,月支人元中有庚金,得地,日元虽弱,但喜有禄神来扶助帮身,再遇印星、吉星相助,可建功立业,有过人之作为,为有福之人,命中有三个将星,二个驿马,一生好动,奔波,然动则吉利,嫂子,先恭喜恭喜了”。
一席话说得刘桂花婆媳心花怒放,连声道谢。
守雨先生又向刘桂花说:“令孙命虽好,但命带‘桃花煞’命犯六甲空亡。日后要注意。”
“‘桃花煞’ 是什么?”刘桂花问。
“带‘桃花煞’ 者,主其长相较好,聪明、智慧、好学、灵活、重情、为人慷慨大方,易得异性喜欢,故易招人口舌。”守雨先生解释说。
张月娇问道:“敢问阿叔,又何谓‘六甲空亡’ ?”
李守雨答道:“这些今日难以说清,时到便知,今日只能算到此了。”
看看日近晌午,刘桂花包了五个铜板,把剩下半斤大心寄兰茶也送到老先生手中,关切地说:“雨叔,太谢谢你了,这点大心寄兰茶给你喝,以后如有空请再来小舍坐叙喝茶。”
“嫂子,太客气了,以后有空一定再来坐叙。”小安把拐杖交回老先生右手,牵着老先生出了门,刘桂花婆媳拉着李春林送到门口,目送两人身影消失在村口。因为路途不远,李守雨习惯是回自己家吃饭的。
果然被守雨先生言中,第二十八天早上起床,李春林的视力突然恢复了,一家人喜出望外,忙去亲戚报喜,当然也不忘去算命先生报知感谢。不过这段时间,李春林每天都坚持吃一帖保安堂老舅公的中药,是神灵,药灵,还是算命先生灵?刘桂花一家也不分彼此了,一一答谢就是。
不出所料,李春林果然凭他的聪明才智,一路过关斩将,读完高中,赶在文化革命前最后一班车考入粤东医学院,当年全国高校只招14万多名大学生,大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因此,能读上大学,一生就有铁饭碗了。
李春林入学第二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在学校混了五年“革命”,一九七0年,这些从“革命小将”演变成“臭知识分子”的年轻人就全部被分配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医疗卫生院校毕业生还肩负着听毛主席的话,走“六.二六”道路,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的重任。李春林被分配到江原县一个山区卫生院---谅山公杜卫生院,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要知李春林从医后,有何趣闻轶事,且待下回分解。
待续
应一些读者要求,将第一部目录和故事梗概发出,以了解书中大概内容。
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目录
第一部
第 一 回 王传富受命谢恩人, 李承志树下念祖德。-------5
第 二 回 轻同行龙凤明暗斗, 说玄机方士论吉卜。------11
第 三 回 李春林乘兴上谅山, 新医生打活老地主。------20
第 四 回 林莲心夜探医疗站, 三美女大玩四人帮。------31
第 五 回 知青女初恋无情男, 成丰院再次遇偶佳。------41
第 六 回 刘素琼智教小表弟, 托鸿雁来往传真情。-----49
第 七 回 张怡静理服老父母, 金丝鸟归林度良宵。------57
第 八 回 五福临门书生主政, 四成提资怪象丛生。------66
第 九 回 谢光汉大闹批斗会 李开音含恨赴黄泉。-----74
第 十 回 李春林以棋会故友, 邱淑珍无奈做结扎。------84
第十一回 巡病房礼拒陈美凤 逛广场触景萌春情。-------90
第十二回 张碧兰义邀结金兰 吴书记怒骂詹红记。-------99
第十三回 怡静雨夜救治产妇 春林力推经济改革。----107
第十四回 老弦迷大意得急病, 小悍妻塌前悔当初。----115
第十五回 小香港挚友喜聚会 石璧山儒医展风雅。----124
第十六回 平上怒四两拨千斤 庆元宵医患同欢乐。----134
第十七回 姚成铭持功傲万物 烂葫芦落魄当乞丐。------144
第十八回 糊涂母错骂犟女儿 刘三妹气嫁白鼻郎。------153
第十九回 金刚钻巧计成笑话 女汉子智擒偷牛贼。---163
第二十回 林局长退居调研员 李春林再磨柳叶刀。----174
第二十一回 游丹霞骚客斗骚诗 王朝圣巧计推礼品------182
第二十二回 施兽行生父遭刑罚 安乐死先生笑归西---------191
第二十三回 李春林怒斥文大勇 许时光命丧狂犬病------197
第二十四回 刘玉珍鹏城连受骗 李金水乞要假证明------204
第二十五回 回乡梓手足喜聚首 讲医道纵论好医生------212
第二十六回 谋进城春林求同僚 欲留才詹鹿当说客------218
第二十七回 频奔波夫妻六进城 遇贵人儿女得转学 --------227
第二十八回 灭活口家遇险灭门 烧楼门一顺触众怒--------- 235
第二十九回 取钩针谈儿童安全 寻新欢负心汉杀妻------242
第三十回 黄子河下海得发迹 刘大海带女见同龄------528
第三十一集 助病家王珊谈己见 不速客夜探独居哥------546
第三十二回 为职称夫妻学外语 请验尸大业拒海河 ----564
第三十三回 张怡静栖身洗衣房 詹新豪寻医治不育------570
故 事 梗 概:
李春林是文化革命前最后一届入学的大学生, 毕业时正值文化革命, 被分配到各公社卫生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山区卫生院辗转二十年,八十年代末与师兄弟陈学斌, 申东炮先后调到江原县县城工作,后撤县改市,又调入市中心医院工作, 经过一番拼搏, 他们都担任院长或科主任之职。通过三人的恩怨情仇, 揭示了解放后医疗卫生发展的变革, 医院随着社会脉搏而振动,公立医院的弊端, 医患关系的变化, 医院改革的困难, 掀开了这块使病人起死回的生圣地鲜为人知的内幕,弘扬了一批尝尽辛酸苦辣忘我工作,而不为人所理解的医务工作者。
本小说用先穿越后倒叙的手法勾画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百年间医疗卫生状况,重点描述了改革开放后人的思想和医疗卫生的巨大变化,剖析了医患关系恶化的根原, 医疗卫生改革的困难,对贪污腐化,造假等社会上一些丑恶的现象作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十七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诵读)
第三回 李春林乘兴上谅山 新医生打活老地主
一九七0年初秋,位于海拔六百多米的谅山公社,己凉风习习,有些寒气逼人了,从县城开入山里每天只有一班车,经过三小时在沙土路上巅簸,下午五点多钟,这辆尖嘴的“猪麻车”才边爬坡边喘着粗气,摇摇摆摆地开到谅山车站,上坡时还停车三次加了山坑水,以防水缸的水过热滚沸烫伤乘客。
却说李春林带着调令和行李满怀豪情地来到江原县谅山公社卫生院。他能回到家乡县已很幸运了,很多同学还被分配到海南、韶关去,县城以上城市一个不留。
这帮“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 ,思想单纯的热血青年,大有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去?的革命气慨,他们的心灵洁白得像一张白纸,沒有人找关系,走后门,都以服从组织为配为准则。面前虽然是一个近万人的公社卫生院,却只有前后两排十四间低矮的砖瓦房,前排是门诊、药房、注射室,后排是宿舍,办公和食堂。李春林从大门进入,全院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只见药房门口黑板上写着:“下午政治学习,不开平诊”。又下一行写着:“今晚七点半召开批斗会,全院职工都应参加,不准缺席。”
李春林从右侧转入后排宿舍,趁机把全院浏览一下,只见几十张红、白、青、绿、黄色的标语和毛主席语录满布低暗灰黑的墙上,“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贫下中农管理一切,”“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无产阶专政下继续革命!”“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政治是灵魂,是統帅,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沒有正确的政治方问就等于沒有灵魂。”“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阶级斗争是纲,纲举目张。”“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些标语和语录说明这深山小院也和全国一样正在开展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上排房屋也不见人影,李春林只好提着行李转入前排左侧,只见第二间房里,有七八个人正在开会学习“老三篇。”
李春林无暇多想,提着行李进门就问:“请问各位,章院长有沒有在这里?”
一个约五十岁,满脸皱纹的中年人立即答话说:“是李春林吗?快进来,前二天县卫生革委才打电来说,分配你来院工作,不想这么快就来了,欢迎欢迎!”那时规定,新职工上半个月报到可领全月工资,下半个月报到,只能领半个月工资,今天已是八月十五号了,李春林舍不得因慢报到一天就丢掉半个月23.5元工资呢。
章院长又对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穿着工作服的女人说:“阿英,你先带春林到你的宿舍坐,待五点半学习完了,我会来,另叫厨房阿菊开多一人的饭。”李春林知道,那时天天读是“雷打不动”的。阿英热情地接过李春林手中的一袋行李,带着李春林来到她的宿舍。
这是一间二十平方米的宿舍,内面摆着两张用条凳和木板铺成的一米二宽的床铺,靠后窗的两铺中间放着一张办公桌,两边床下和床边各堆放着一些木箱和行李包,靠门窗边摆放一副半新旧双人坐的木沙发,炊事员阿菊也住在这里,全院只有两个女员工,都结了婚,阿菊是随丈夫从鮀江市下放来的医生,她丈夫在下面大队住站办合作医疗,英姐的丈夫在邻公社车队做司机,因路途和居住不便,他们每月也只聚一、二次,因沒住处,小孩都放在家由父母带。房间虽小,却也干净整洁。英姐招呼春林坐下,忙着冲茶,这时李春林才有闲暇打量起英姐来,这英姐二十五、六年纪,一米五八身高,圆圆而红嫩的脸蛋像初绽的桃花一样透着青春的气息,稍微略胖的身体走起路来却矫捷如飞,说话顿挫抑扬,充满磁力,很使人悦耳。只见英姐白暂粗短的巧手在茶盘上一番飞舞,三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出现在茶盘上。
(待续)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诵读)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十八节》
“春林,先喝杯茶,”英姐热情地招呼,入门先敬茶是当地待客之道。
“好的,谢谢,” 李春林拿起茶杯呷了一口,一股清润的香气流入干燥的喉咙,李春林的精神为之一振。
“我是你姐素琼的卫校同学,我们俩是最要好的朋友,你叫我英姐好了。” 英姐自我介绍说。
“我也常听表姐说起你,她说你聪明好学,热情能干,将来会前途无量的。”
李春林先给英姐一顶高帽,其实在成丰公社卫生院当护士的表姐也夸过英姐的人缘和本事。表姐很关心这个表弟,春林也喜欢这漂亮而温柔的表姐,分配确定 后,他第一个就想办法打电话告知表姐。
“你姐最会胡说八道,她是班里的班花,昨天她还打电话,要我好好照顾你呢,” 英姐笑着说,又冲上三杯茶。
“我初出茅庐,人生地疏,以后少不得麻烦英姐了。” 李春林客气地说。
“你姐也常夸你,说你勤奋好学,是块做医师的料。” 英姐望着李春林认真地说道。
英姐又说,“卫生院虽然只有十几人,但很复杂,你要注意要多做少讲,慢慢了解,多看病,少惹事,自然平安无事。”
谈话中,李春林了解到,这个谅山公社方圆73.2平方公里都是山区,近万人分布在十个大队,三十八自然村,以农牧林为主业,公社左侧有一个二百多人的瓷厂,卫生院只有十五六人,有六个医生住站办合作医疗,卫生院内只有留郭子轩、彭明生、曾庆海和英姐四个医师,英姐负责妇产科兼注射室,卫生院只有中西妇门诊和中西药房,年収入一万元左右,反正工资是上面发的,业务収多収少无所谓,无钱进药和发工资可向上级要,管理卫生院的是三人领导小组,章院长,林会计和她,业务不多,但政治任务很重,基本是上午看病,下午学习或“学大寨”开荒造田,晚上学习或开批斗会,前二年还要“早敬”、“晚敬”、“餐敬”和跳忠字舞呢。
这时,章院长开完会走了进来,两人忙起身打招呼,英姐请章院长喝了一杯茶,章院长叫李春林到他办公室去,这所谓的院长办公室也是卧室,只有一张铺板床,一张办公桌,一个木文件橱和二个旧木箱,二张破旧单人木沙发,一张旧茶几和二张旧条凳,李春林递上介绍信,章院长接过介绍信, 戴上老花镜看了看, 放进抽屉里说, “我们院小房少, 这几天你暂在曾医师的床睡, 他回家去了, 先在门诊药房熟悉熟悉, 具体工作以后再安排, 记得今晚七点半参加批斗会,天晚了,我们先去吃饭吧。”
“阿菊,这是新调来的李医生。”一进厨房章院长对阿菊介绍说。
“啊,李医生很晚才到吧,你们坐,我就去拿饭。”阿菊热情招呼道。
两人坐下,阿菊三十五、六岁样子,相貌平平,长得矮小,但手脚倒也快捷。
粮食是定量供应的,医生每月30市斤,其它人员27市斤,每人每月二斤猪肉指标,大米每斤0.142元,猪肉每斤0.79元,统一供应,放在饭堂,没有市场议价可买,晚饭是四两米两样菜,白菜和豆荚,还有三小块肚肉,菜都是食堂自种的,肉是中午开赤脚医生会议,章院长去食品争取二斤猪肉指标,阿菊偷偷留下一小块给大家打打牙祭,每天0.35元伙食标准,厨师也不易安排。当时不但吃的统一分配,用的也是要凭証,穿衣用布票,每人每年13尺6寸,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2尺8寸。食糖,煤油,肥皀,牙膏,电池都要凭主任开单才能拿到,掌握物质的供销社,食品,粮所是最食香的部门。上级来人吃了饭也照标准按每天0.35元,一斤粮票交给卫生院,一般院长会给客人想办法例外加点肉。
(待续)
音频合成老师:大宏
编辑老师: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