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秃鹫偶然拍
文/刘新华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鸟类是格外灵动夺目的生态景观,海陆空它们占居其一,而且处于高处。鸟类中凶猛堪称空中霸主者当数鹰类,而鹰中之勇猛者则非鹫类莫属。有西方摄影记者专门悉心观察和拍摄,而后列出全球十大猛禽排行榜,冠军就是勇冠群鹰的安第斯神鹫,被誉为鹰中之王。在我国,从《诗经》到毛泽东,向来不乏对鹰的描绘和赞美,康熙皇帝盛赞“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几代海东青,简直半部辽金史。我国境内秃鹫以青藏高原为最多,佛教东传以来,人死后又盛行供秃鹫啄食的“天葬”,千百成群的秃鹫被视为超度亡者肉身赎罪,灵魂尽早转世的“神鸟”。我国北方虽有秃鹫分布,但现在更为罕见,因此,影友要想拍到,纯粹是偶然,我是在拍白尾海雕时意外遇见的。
今年3月11日刚近中午,吉林珲春敬信镇龙山湖冰面上,在三十多只白尾海雕和三只虎头海雕的群落中,我突然发现几只“出人头地”的庞然大物----秃鹫突兀而来,放眼仔细一数,竟有九只之多,惊喜之中,忙对焦距,紧按快门,一阵咔咔咔,将它们拍个正着,毫不含糊地收入镜中。在这之前,我从未拍过秃鹫,对它也无好感,甚至有些厌恶,其形秃头裸颈——丑陋;其性贪婪凶残——丑恶;其食尽吞死尸腐臭之物——肮脏。但我眼前所见,全不如此。它们比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体型更高大,毛色更深沉,就其头颈的颜值来论,或许略逊一筹,但也绝非丑陋。这几只秃鹫并不秃,虽没有厚密的羽毛,却在天灵盖儿上顶着细柔的浅淡灰白绒毛,脖颈虽全裸,但并不长,而伸缩旋转极为灵活自如,在脖根儿又长有齐刷刷的成片状的一圈儿毛羽,好似特地围上的餐巾,这是亿万斯年适者生存的结果,再配上一身黑褐色的宽大毛羽,一抖动,一伸展,就仿佛披了件高端大气的斗篷。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秃鹫这三雄并列,真是各有其美,白尾海雕俊美,虎头海雕壮美,秃鹫威美,论其霸气、豪气,秃鹫显然居在上风。三雄在不进食的时候,还能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靠近我们之后,很快地又飞走了,到距我们很远的湖心蹲着,一连几个小时就是原封不动,真有超凡的定力和耐力,貌似懒散,实则外松内紧,非常机警。当它们再观察靠近岸边的由爱鸟人投放的鸡骨架和鲜鲤鱼正被一大群馋嘴的红嘴鸥们喧闹吵嚷争斗啄食,还有几只乌鸦也来凑热闹,但都平安无事时,这才小心翼翼地起飞,扇动着宽大的双翼,呼扇呼扇地先低空盘旋,瞄准目标后俯冲滑翔,这时群鸥惊叫着一轰而起,仿佛海面上翻滚的白浪,知趣地退场了,它们冰上行走左右晃动,憨态可掬,活像
蒙古草原上对峙着的博克(摔跤)手。别看它们刚才还是各不相犯,现在美食面前却是“判若两人”,毫不相让了,只有“个人”独占独吞,岂容“他人”涉足染指,“几人”都要吃,战斗就上演了,锐利如钩的坚嘴,锋利如钩的利爪齐出并击,上下翻飞,前后腾跃,左右开攻,一两分钟之间,不用几个回合,就胜负已定,胜者通吃,败者靠边了。虽有胜败,但不必拼个你死我活,胜者不过分,败者也认输,这也令人赞赏。
以往在电视上看非洲动物世界,秃鹫们一拥而上群食大型动物腐尸的场面这里没有,这几只秃鹫进餐时也不是急不可待,狼吞虎咽,反倒是慢条斯理,一啄一咽之中,倒有些优雅之态。面对同样的鸡骨架,白尾海雕、虎头海雕只是剔骨食肉,而在秃鹫这里不过是小菜一碟,它们拿手好戏一般几口就轻松吞下,喉咙和胃肠的强大功能令我惊叹不己。
相见时难,再遇更难。第二天我再去拍时,放眼望去,秃鹫们已杳无踪影了,寻觅了整天都毫无音信。我是够幸运的了,该满足了,我拍到的这些片子更显得弥足珍贵!秃鹫不丑,我愿为它正名。回来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更让我对它肃然起敬。秃鹫专食腐尸,堪称自然界的清道夫和保洁员,这减少了多少病源的传染!秃鹫浑身都是宝,而且是稀世之宝,即便是其粪便都是绝好的治疗胃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必说肉和骨头了,羽毛又能做装饰之用,这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而更奇的是它们能预知自己的大限之期。据传,它们死亡之时,拼尽全力做最后的搏击,像夸父逐日样向着太阳奋飞,直到高空的气流把它们的躯体消溶一尽。为此,一位诗人赞道:“选择在万米高空爆炸的方式/用悲壮来殒落生命/慈悲脱俗纯洁执着/顽强凶猛剽悍威武/孤傲热烈狂暴颠覆/哪一个词是给你的桂冠/为你,天空在宇宙里拓展开来/你的飞翔妩媚/浪漫之上的浪漫......
虽然这并不是秃鹫的真实,但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生命的超越!这不就是秃鹫的天葬吗?
祝我的秃鹫们一路顺风,一生平安!
2016年3月18日

作者简介:
刘新华,男,汉族,1958年2月生,吉林省长岭县人。1979年8月白城师专中文系毕业,1985年7月东北师大中文系(函授)毕业,1998年东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任长岭三中、松原实验高中校长,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曾获吉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首批科研型名校长、省管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在国省级专业报刊、出版社发表论文等文章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业余创作大量散文、旧体诗、楹联等,代表作有《忆昔无知莽少年》《人才林赋》《冰湖观鱼》《咏代钦塔拉五角枫》等,平生所作收入《大道不倦——刘新华自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