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上刊100首
(诗人排名按投稿须序)
江风海韵 左书谔 风文 三中秀才
张元平 卦台野人 关世申 姚克林
杜金林 朱守平 雪山飞狐 方言
金登仁 娄底闲人 薛冰 尚严
郑正启 愚樵 戴海 王业亮
万事皆如意 唐桂英 胡晓福
屈明芳 卢进国 柳鸣 华诗章
袁增木 梦了 江东艾草 南山翁
田优文 佟德祥 张金生 杨晓峰
李孝军 陋室居士 高德军 李继深
虞慧 剑如虹 梅枝 李毅 郑国江
曾广福 刘万军 董瑞 马德玉
龚太银 孔繁恩 徐复峰 丑奴儿
李芳诗雨 徐福平 小溪水 陈世良
黄赖 唐增虎 陈宏元 贾桂琴
张杰 金荣 刘志耀 快乐每一天
空里流霞 曹华 姜涛 丛延春
爱家心静 徐荣峰 徐如玉 珠峰
千湖君王 李文清 杨明才 彭光明
阮友元 侯宝龙 王绵勇 孙喜元
马乾有 乔维祖 温泪 吴锡峰
邓晓明 浮光流影 烟之外 刘文波
李铭玲 诗情画意 于金奎 陇上
中原 周效仁 刘建民 霍广明
刘为林
1 端午
文/江风海韵
一场梅雨一场风,出水芙蓉带泪红。
离箭飞舟翻白浪,冲霄牛鼓遏云空。
门悬艾草飘香远,叶结菩提祭国忠。
千载离骚重读罢,浩然正气满心中。
2 端午节咏
文/左书谔
常思端午粽飘香,尤念龙舟再启航。
鼓乐喧天争第一,号声动地竞优忙。
复兴路上心操碎,圆梦途中汗未央。
屈子但观无泪洒,伍员放眼有歌扬。
3 端午
文/风文
游人尽说端阳好,艾蒿户户龙船闹。麻鸭水中钻,弄潮勇向前。
雄黄斟美酒,粽子怀仁友。举盏向苍茫,杨花飞过江。
4 端午祭屈原
文/三中秀才
千年白絮漫晴空,一汨罗江哭胆冲。
愤恨挥豪悲与问,离骚壮士醒言工。
九歌抱负英才绝,百世香囊万代忠。
长剑挂披仙侠骨,东流戏水送淸风。
5 挂艾叶
文/张元平
五月端阳穿野旷。每户每家蒿草享。
幽深宽巷见菖蒲,粽子盛丰街道荡。
碧绿整株添寄旺。故土田边疯竞长。
插肩门槛避邪灾,蛮地走掀祛毒瘴。
6 端午吟
晓静风露凉,神清柳艾香。
饮酒驱毒疠,拴彩保安康。
揣荷食蜜粽,痛缅屈子殇。
离骚功底厚,文韵千古扬。
——卦台野人
7 端午感怀
文/关世申
大江千载浪淘沙,留得离骚驻万家。
安有华英常灿烂,诗魂却绽不凋花。
8 端午忆屈原
文/姚克林
又逢端午秭归路,粽叶飘香忆汨罗。
耿耿忠心忧社稷,殷殷爱庶筑城郭。
离骚万古精神在,屈氏千秋功绩驮。
竞渡龙舟劈恶浪,风云过后彩霞多。
9 端午节感赋
文/杜金林
煮锅粽籺做干粮,端午农家铲地忙。
池畔薅株蒲草绿,田边割把艾蒿香。
龙舟影荡人欢乐,屈子魂游泪水滂。
若将情怀浇上酒,让心醉了也迷茫。
10 端阳访莲乡
文/朱守平
度端阳,访莲乡,
绿叶恬恬粉瓣详。
舴艋迎宾鹂曲唱,
露珠衣染一身香。
11 端午抒怀
文/雪山飞狐
端阳节,离骚一曲投江别,投江别。龙舟竞赛,奋争头捷。
继承先志今初达。中华复兴人寰绝,人寰绝。西风哀起,汉家天阔。
12 端阳节
文/金登仁
屈原爱国粽传留,献曲离骚自古讴。
一段悲情牵历史,千年正气震全球。
门悬艾草妖邪躲,身佩香囊少壮悠。
又在端阳催战鼓,中华崛起上云楼。
13 端午怀屈原
文/娄底闲人
山风吹雨甚阴凉,又是一年菰粽香。
未挂菖蒲沿旧俗,追思屈子饮雄黄。
奸臣当道天犹愤,直士遭馋鬼也伤。
汨水沉河徇峻节,至今仍恨楚怀王。
14 夏至连端午
文/薛冰
白昼时光最久长,流云阵雨好风凉。
天无暑气侵街市,地有香花绕女墙。
学子欢心端午假,诗人凭吊屈原乡。
青蒿艾草门前挂,烤肉煎锅问玉娘。
15 端午节
文/尚严
门插鲜蒲,户悬新艾,醒神开窍驱虫。彩线儿童喜,颈踝飞虹。中药熏蒸避疫,黄石酒、洒抹防蚣。香囊佩,清心散浊,蹦跳如龙。
咚咚!鼓声阵阵,听呐喊如潮,竞渡争雄。女子簪花美,归省匆匆。当午全家围坐,尝粽子、甜溢喉咙。离骚唱,遥怀屈原,一世愚忠。
16 端午
文/方言
时节轮回,龙舟竞棹,划过几多端午。寻问灵均何处。牵动罗江思绪。
悠悠岁月长河路。水东流、波连天宇。雄黄艾叶香粽,可否千家万户?
17 端午节
文/郑正启
端午传承习俗扬,屈原梦断汨罗狂。
龙舟悲鼓声声泪,糯粽倾情个个殇。
艾叶驱邪庭院晒,雄黄灭疫酒坛装。
爹娘守望空巢静,祀福他乡子女康。
18 他乡过端阳
文/愚樵
琼浆今日兑雄磺,万户千家粽子香。
异地团圆端午夜,兴酣却憾未还乡。
19 端午文化传俗世
文/戴海
凭吊屈原食粽子,借划龙舟逐江鲤。
佩带香襄驱邪气,互赠馨袋达爱意。
中堂钟馗镇宅宜,菖蒲艾叶图吉利。
雄黄浊酒益躯体,端午文化传俗世。
20 端午抒怀
文/王业亮
端午至,千古颂英豪。
香粽祭江贤屈子,龙舟争渡唱离骚。湘水起波涛。
21 端午节
文/万事皆如意
城乡米粽逸清香,怀念屈原家国昌。
天问离骚千古唱,遍寻艾叶好时光。
22 端阳
文/唐桂英
自比汀兰散异香,怎生忍受佞臣伤。
汨罗留下千秋恨,楚地传承万古章。
橘颂遗篇知赤胆,离骚存世冠诗王。
忠魂不屈朝天问,何日乾坤清气扬。
23 端五节
文/胡晓福
雷和骤雨泣山河,德化离骚唱九歌。
数卷奇章忧楚地,一尊伟魄赴江罗。
端阳浪涌风怀壮,霁月光流韵味多。
横揽狂飙腾广宇,长空纵马扫沉疴。
24 午端抒怀
文/屈明芳
时至端阳米粽香,艾囊飘戴饮雄黄。
忠良含恨投江死,名著离骚后世扬。
25 端午节感怀
文/卢进国
只只龙舟划向东,端阳节里忆诗翁。
沉江汨水君虽去,屈子《离骚》唱大风
26 过端午
文/柳 鸣
每逢双五过端阳,佩戴香囊入梦乡。
户户门前悬艾草,家家酒里泡雄黄。
文人忆史吟诗乐,墨客思今绘画忙。
更有民间包粽子,缅怀先烈写华章。
27 屈子悲歌
文/华诗章
离骚久远且离殇,屈子凄悲愈发强。
应是牵愁兴楚国,而非上谏为怀王。
众臣奸佞朝倾乱,一主昏庸民祸殃。
抱石长吟投水尽,汨罗饮恨独醒郎。
28 端午安康
文/袁增木
米粽投江敬烈魂,高悬艾草福临门。
惊雷遍撒离骚泪,不改初衷守住根。
29 端午安康
文/梦了
龙舟飞驰迎端阳,
佳节又至艾草芳。
祈祷平安人常寿,
米粽托福味飘香。
幸福常在人欢悦,
盛世国兴贺安康。
30 端午
文/江东艾草
时逢五五即端阳,谨把情思寄楚襄。
悲愤一投垂史册,骋怀几赋著华章。
招商处处龙舟乐,过节家家米粽香。
独我偏怜文士骨,菖蒲艾草挂门廊。
31 端午节感怀
文/南山翁
年年悼念醉诗狂,岁岁追踪哀国亡。
天问高歌千载客,离骚低点万声揚。
汨罗江上语悲壮,大地神州言慨伤。
历史铭铭牢使命,屈原耀耀逐群芳。
32 咏端午节
文/田优文
品粽赛舟插艾香,家家世代祭忠良。
人民义气长江水,感德汤汤奉热肠。
33 悼屈原
文/佟德祥
千舟劲渡赛江河,百姓倾杯唱九歌。
抛粽悬菖思不尽,折蒿祈福愿颇多。
离骚昔楚灵均赋,天问今朝我辈哦。
再饮雄黄心绪涌,翻开史册叹兵戈。
34 端午
文/张金生
又到端阳节,神州赤帜扬。
菖蒲今亮剑,艾草自飘香。
举酒屈公祭,沾糖角粽尝。
离骚千载耀,天问最凄怆。
35 端午
文/刘为林
五月端午举正阳,
户户插艾驱魔狂。
龙舟传情时空越,
离骚天问成绝响。
汨罗江岸柳丝长,
屈原不死读国殇。
二千年来随风到,
九州处处飘粽香。
36 端阳
文/杨晓峰
情浓五月是端阳,
万户千家粽飘香。
众妇龙舟群赛起,
柳丝河水绿风光。
37 端午节悼屈原
文/李孝军
湘水悠悠,楚天漠漠,香草迷幻。瘦影行吟,羁心求索,极目青云断。怀沙哀郢,投江报国,动地惊天一叹。雨苍茫、魂归何处,江鸥逐浪招唤。
茶亭倦杰,酒肆闲客,故事浪传风散。几部奇文,一身正气,百世精神传。龙舟载梦,黍粽慰魄,凭吊情深无限。殉身处、桑田沧海,喜观巨变。
38 端阳节
文/陋室居士
腕上绒丝缠,门边艾挂墙。
悄声问童子,今日是端阳。
世俗民间守,冤臣几个详。
苍天能解意,泪洒汨罗乡。
39 祭屈原
文/高德军
时逢癸卯午端阳,檐下窗帷艾草香。
竞渡龙舟悲屈子,独吟汨水愤怀王。
九歌天问空留恨,千古江流岂不伤。
一曲离骚惊百世,忠魂耿耿万年芳。
40 吊屈原
文/李继深
举棹轻吟破浪行,汩罗哽咽与谁听。
清浊不辩楚王室,醉醒难分渔父翁。
天问问天天不语,地惊惊地地无情。
可悲千古离骚客,一曲悲歌付楚风。
41 端午寄怀
文/虞慧
端午时。端午时。
寄怀悠远粽香思。
响鼓敲开江水滚,
雄黄勾起汨罗悲。
42 端午感怀
文/关世申
大江千载浪淘沙,留得离骚驻万家。
安有华英常灿烂,诗魂却绽不凋花。
43 端午咏叹
文/剑如虹
五月端阳节又临,汨罗江上泪沾襟。
人间天上无穷意,水远山长万古心。
屈子沉吟千载后,离骚读罢独登寻。
可怜此日龙舟赛,谁识当年楚些深。
44 端午节
文/梅枝
艾叶菖蒲角粽香,榴花萱草炫红黄。
野村近日多车马,客路分流向故乡。
围座衔杯滋味美,闭门高枕梦痕长。
醉浓已忘临中夏,更喜侵窗雨送凉。
45 端阳奠
文/李毅
君臣皆浊三闾谏,惟公独醒执天宪。
为国投江意志坚,悲壮故事两千年。
米棕抛江哀骏尖,竞舟击鼓祭仁贤。
灵均衷怨托离骚,百姓仰台端阳奠。
46 端午节
文/郑国江
又见门头掛起菖,今年有兴贺端阳。
江河顺水龙舟快,市井摩肩米粽香。
只为新冠经显乏,重过佳节复寻常。
曲流堤岸斟蒲酒,合众同欢共举觞。
47 端午节
文/曾广福
粽子飘香忆屈原,龙舟竞渡乐天仙。
杨梅红蛋迎宾客,蕲艾菖藤挂壁鲜。
民俗风情传北国,诗人故事遍江川。
雄黄煮酒除蛇蝎,每遇端阳水陆翩。
48 端午祭英灵
文/刘万军
端阳竹粽香,
应祭汨罗江。
千古英魂在,
不教屈子伤。
49 祭屈原
文/董琦
端午千载歌《离骚》
华夏百代颂《九章》
龙舟奋吼向《天问》
粽祀汨罗殉《国殇》
50 读屈原《橘颂》
文/马德玉
犹忆荆湘访橘园,今怀楚子唱佳篇。
素荣摇曳香铺地,曲干参差绿满天。
嘉树君歌情若水,华章我赞笔如椽。
时逢端午烟炊早,玉粽家家敬屈仙。
51 端午问安康
文/龚太银
端午问安康,举杯念屈郎。
心忧黎庶苦,语恨楚天亡。
汨水当思痛,时人可忆伤。
忠奸分辨处,世事尽沧桑。
52 端午念屈原
文/孔繁恩
浩气缘江上,丹心为屈原。节逢端午自谁言。堪笑楚江流处,无奈有奇冤。
旧雨声犹在,浮云意已观。九歌吟怨听回辕。把酒情深,把酒问青天。把酒醉题愁恨,抱水怒涛喧。
53 汨罗怀古
文/徐复峰
荆楚风骚独一门,汨罗江水化英魂。
可怜邻国烽烟起,无奈家园瓦砾痕。
长路修兮千载志,专心索矣九州根。
潇湘惹客祭灵去,怀古先贤今世尊。
54 端午老伴包粽子
文/丑奴儿
膨胀牛皮岂是吹,瞬间案上粽儿堆。
丰腰鼓鼓学吾样,小角尖尖助你威。
见状盆花馋破口,闻香巢燕笑弯眉。
神仙若请传厨艺,人到蓬莱莫忘归。
55 端午节感赋
文/李芳诗雨
粽子飘香祭屈原,离骚一曲唱人间。
目视碧海随波绝,心怀名芳动地宣。
觅索千秋圆绮梦,喜迎九州换新天。
炎黄华夏文明史,博大精深世代传!
56 端午节感怀
文/徐福平
离骚绝唱汨罗江,冤死灵英世代扬。
千载清贤亦独醒,一腔热血化悲伤。
生身壮志心怀国,瞬息忠魂肝胆殇。
追思九歌冲冠怒,后昆天问话端阳。
57 端午节
文/小溪水
碧艾菖蒲粽叶香。万家风醉月、共端阳。五颜彩线挂情肠。莫惆怅、凭吊屈原殇。
祭祀復辉煌。碧江忠义气、万秋霜。离骚读后掩孤芳。
叹碧血、千载艾蒿香。
58 祭屈原
文/陈世良
华夏过端午,中华情怀楚。
争赛龙舟粽,陈艾加菖蒲。
千年灵魂魄,万世拓疆土。
传统教爱国,天下屈子抒。
59 端午怀屈原
文/黄赖
家家包粽咏离骚,舟赛寻魂划碧涛。
英烈三闾忠社稷,交锋奸佞拽牛刀。
叱咤风云忠社稷,诗文化作利牛刀。
挤身奋战乱时势,长抱罗江枕浪涛。
60 端午思贤
文/张杰
古渡龙舟正响天,粽食湖水慰屈原。
忠良岁岁有人祭,邪佞时时受众鞭。
自古直臣美誉传,至今千载有余篇。
抛湖粽子知屈意,万代离骚句句鲜。
61 端午有怀
文/陈宏元
楝花欲歇,又到端阳节。一廓曦光柳鸟咽。曾管长亭离别。淡雾疏村,孤河荒境,谁把箫声吹彻。
长条莫折,都是伤心客。恨泪飘零无处说。山水依依愁绝。芳草萋迷,扁舟浪荡,依旧晓风残月。
62 屈原
文/贾桂琴
屈子标格万古芳,
离骚一曲愤犹长。
九歌天问空嗟叹,
汨水涛涛祭楚殇。
63 祭屈原
文/唐增虎
汨罗江中英烈弃,壮志未酬岂为己?
贪官污吏乱朝刚,庶民百姓顿首泣。
离骚九歌警后人,包粽赛舟志不低。
国富民强咏屈原,莫忘历史必胜西。
64 端午咏
文/金荣
千古粽飘香,糕点投江。离骚一赋字流光,引领今朝前路亮。华夏攀强。
舟竞众高腔,谁赋良方。感恩诗祖韵成章,天问九章留世妙。后继明航。
65 纪念屈原
文/刘志耀
古节端阳忆屈原,汩罗江水浪花翻。
龙舟竞赛飞排疾,锣鼓齐鸣热闹喧。
爱国无门遭贬斥,怜才有恨负馋冤。
怀沙绝笔朝天问,字里行间别世怨。
66 端午
文/快乐每一天
叶捆风俗糯米香,锅中煮沸浪如江。
厅堂宴聚八方客,酒醉青春美味腔。
67 端午诗歌朗诵会
文/空里流霞
节逢端午,谁把诗词谱。歌里潞州欢如故,自有离骚情愫。
老夫寻个开心,新人来点高吟。一道主持景致,添加潇洒风襟。
68 屈原祭
文/张元平
文学巨才屈大夫,挥毫着墨九章诉。
天资聪颖神童誉,精识礼仪经纬铺。
楚国官居左司徒,笔端作品歌诗赋。
何曾天问苍穹间,魂胆归来香烛路。
69 诗韵端午
文/南山翁
夏至轮回夜守长,缅怀端午粽生香。
晨羲老妇采青艾,傍晚儿童挖洞螂。
70 癸卯端午
文/曹华
离骚一唱惊天地,九辩之文可谓先。
草木频生春再发,江河远去月重圆。
龙舟竞渡鼓锣助,粽子争投浪迹延。
气象无穷民敬仰,精神不朽祭诚虔。
71 端午吟
文/姜涛
既逢端午思绪来,
江满粽情诗满怀。
文坛巨匠浊浪去,
功过但凭后人裁。
72 端午怀屈子
文/丛延春
百世苍凉,千古轮回,楚祚沦亡。恨怀王昏聩,黎氓涂炭;宦奸谗语,家国遭殃。《天问》陈怀,《离骚》咏志,《惜诵》《招魂》投汨江。思辞祖,聚骚朋韵友,怅叹端阳。
欣看朝凤云祥。喜盛世,龙腾沐瑞光。想金汤固若,犹温《哀郢》;蚁蝼毁坝,再读《九章》。执政清廉,民心向善,愤慨须眉盗女娼。《惜往日》,唱《九歌》《渔父》,《橘颂》炎黄。
73 屈原
文/爱家心静
一杯重五酒,江畔数千年。
浪约流云下,诗吟缺月前。
艾蒿熏旦暮,粽叶裹风烟。
依旧汨罗水,从来醉圣贤。
74 端午
文/徐荣峰
一曲离骚欲断肠。汨罗添郁怅、又端阳。忠魂热血是贤郎。心迷惘、天问也悲伤。
正气史留芳。酬君荆楚醉、念忠良。龙舟竞渡鼓声扬。旌旗动、举棹秭归乡。
75 咏端阳
文/徐如玉
柴锅煮粽吐清香,才晓今时已端阳。
艾叶菖蒲门口挂,龙舟锣鼓水中扬。
长歌当哭屈原祭,残月如钩痛国殇。
千古哀鸣流放泪,传承历史念华章。
76 端午吟
文/千湖王君
片片粽叶裹吉祥,
枝枝艾草飘清香,
艘艘龙舟飞天渡,
条条彩线绕星光。
茫茫荆楚人忠良,
泱泱华夏国运昌,
年年端午唱九歌,
岁岁平顺颂安康!
77 端午有感
文/珠峰
佳绩同创争上游,大江南北竞龙舟。
摇旗呐喊风云动,擂鼓敲锣波浪流。
隔岸闻声心绪乱,凭栏观景梦魂浮。
每逢端午犹思念,千古离骚吟独愁。
78 五月端阳祭屈原
文/李文清
五月端阳祭屈原,诗词歌赋耒耘翻。
离骚一曲惊华夏,天问传承复古言。
糯软浓馨江米粽,佳肴侑馔味馐暄。
平辞宋雨描清照,太白唐风酌酒轩。
79 端午节
文/杨明才
飘香粽美艾青青,绿叶菖蒲剑气清。
骄午端阳霞动喜,邀来远友贺真情。
情真贺友远来邀,喜动霞阳端午骄。
清气剑蒲菖叶绿,青青艾美粽香飘。
80 端午感怀
文/彭光明
又闻鼙鼓响江河,环顾人间处处歌。
树树合欢花正发,家家缠粽索忙搓。
和平国度和平过,战乱黎民战乱磨。
屈子怀忧今莫忘,西夷亡我未收锣。
81 端午
文/阮友元
清风月朗夜光明,万户欢歌笑语声。
艾叶飘香千里远,天随人愿国安平。
82 端午
文/侯宝龙
碧野摇风百草香,临来五月五端阳。
桃枝艾叶门楣曜,米粽菱花灶案藏。
继往先贤知胆气,传承后代慰炎黄。
龙舟踏浪擂天鼓,总把龙湖演汨江。
83 夏至端阳之感慨
文/王绵勇
日长夜短十时休,大雨常淋急泻沟。
稻谷凝浆瓜满地,梅桃熟透李充丘。
池中碧叶层层艳,水面芙蓉朵朵优。
首播秧苗呈嫩绿,今观吊菜显挤稠。
龙舟预赛初分晓,端午来临早念愁。
伍屈除奸均爱国,曹娥觅父敢于投。
84 梦屈原
文/孙喜元
枕星一梦两千年,邀来屈子大诗仙。
同游今世尉州美,再览城乡和翠田。
蓬池地,竹林贤,吟诗作赋唱青天。
盛明华夏民安祚,新著离骚歌雅篇。
85 端午节感怀
文/马乾有
时逢五月话端阳,多少诗人叹屈殇。
江水掀滔悲壮举,龙舟竞渡慰贤良。
忠臣报国天生暗,墨客忧民笔发凉。
华厦文存千部曲,离骚绝唱意悠长。
86 端午吟
文/乔维祖
九州端午明朝到,风送黄花蝴蝶翩。
湖北菖蒲亮刀刃,池西艾叶挂门前。
农家香粽儿童喜,市上枣糕娘子筵。
忆念屈原忠国志,诗词一首祭苍天。
87 端午
文/温泪
尚有香草驱邪秽,已无离骚吁苍生。
可怜年年汨罗水,只煮青棕贡江神!
88 端午包粽赛
文/吴锡峰
时逢五月过端阳,艾草青青飘逸香。
糯米清姿包粽子,野花冷艳照渔庄。
诗人家国山河泪,画意风流天地殇。
一曲离骚千古颂,精神不朽万年芳。
89 端阳感怀
文/邓晓明
癸卯端阳京郊度,无河无水无龙舟。
南国舟楫鼓乐鸣,中流击水客满洲。
北方风行那达慕,摔跤射箭绿草中。
南北文化有差异,竞渡赛马千年风。
90 端午吟
文/浮光流影
一样端午别样情,何妨忌日是重生。
高台浊浊忠臣去,汨水涛涛正气鸣。
千载至今共天问,九州从此留美名。
诸君当悉孤魂志,不教年年泪目迎。
91 端午祭屈原
文/烟之外
赋祖屈平声誉长,宁为九死立芬芳。
身兼外事娴辞令,位处中枢拟宪章。
屡恨张仪通靳尚,常忧郑袖媚怀王。
秦关楚塞烟云闭,天下无人识国殇!
92 端午拾韵
文/刘文波
端午飞舟祭楚公,离骚释韵化神龙。
丹心敬业江山固,碧血兴邦华夏荣。
自古贤言多逆耳,从来警语可殷宗。
悲情赋意迷乡味,玉律遗诗励叟翁。
93 端午
文/李铭玲
扫除庭院显新清,门挂菖蒲佳节迎。
容臭雄黄邪气怯,榴花桅子暗香横。
桨飞舟艇欲争渡,鸟躲兼葭羞叫鸣。
美女青丝斜小蕊,粽甜酒兴醉欢情。
94 咏端阳
文/诗情画意
五月端阳看赛船,
人山人海岸堤前。
古来习俗继承起,
万载千秋世代延。
95 端午节思屈原
文/于金奎
粽叶清香品奈何,门庭蒲艾去沉疴。
深谋共济思千福,远虑安康唱九歌。
击鼓横舟拼搏勇,为民励志赋辞多,
追怀正气殇天问,满腹诗情溢汨罗。
96 端午节寄怀
文/中原
每年五月过端阳,万户千家米粽香。
晓日诗魂归故国,薰风客路醉他乡。
门悬艾草青山舞,江上龙舟碧水扬。
一曲离骚空有恨,挥毫对酒落悲伤。
97 端午吟
文/陇上
交逢夏至近端阳,遍处荷包角粽香。
骚客吟诗怀屈子,余人欣愿道安康。
98 端阳
文/周效仁
艾草悬门角粽香,龙舟竞渡比高强。
离骚橘颂传千古,天问怀沙赋九章。
远眺汨罗叹赤子,追思吴越恨昏王。
唯望吏道无贪腐,猎猎红旗万代扬。
99 赛龙舟
文/刘建民
百舸争流千棹竞,一捶鼓动万声雷。
英姿奋臂舟如箭,昂首蛟龙水上飞。
湖海江河旌帜动,头筹誓斩笑着回。
欢声笑语花盈岸,端午九州更有谁?
100 端阳情思
文/霍广明
喜贺端阳祭祖先,忧思屈子落深渊。
飞舟再渡漓江水,斩断悲情吊圣贤。
使命初心勤砥砺,常存浩气拓坤乾。
馨香米粽凝怀志,唤醒离骚盛世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