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九十九)
杨浩然 偶然著
九十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春天的风,太柔。没几天,就把坚冰吹化、把柳丝揉绿、把杏花鼓绽了。漫山遍野的苦菜们倔犟地探出了头,急不可耐地在阳光下脱去了破烂不堪的旧衣裳。
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带着毛主席的嘱托,从延安一来到沂蒙山,便召开了个党政军干部会议。
会上,饶书记先是肯定了以罗荣桓、黎玉等同志为首的上届领导班子在山东取得的成就,接着,话锋一转就扯到土地革命的话题上去了。
他说:“虽然黎玉等同志领导山东军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土地分配方面过于保守,减租减息力度不大,根据地人民没有得到更多实惠,应该做检讨。下一步的任务是,清算减租问题,没收地主土地重新分配,让根据地人民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屋内有烟火,过上好日子。
虽然目前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处处隐藏着不安定因素,国民党军队抢夺胜利果实的野心越来越大,前些日子就占领了沈阳等大城市,鲁南战场剑拔弩张,王洪久又组建了还乡团,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我们的至胜法宝是依靠根据地人民,只有人民安居乐业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在这方面,济阳的李兴民已做出榜样了,效果很好,有田可种了的农民无不踊跃参军支前。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沂蒙山是老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易于发动,毛主席要求我们要走在全国前列。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正在起草,我们必须率先垂范,做出个样板来供全国参考。”
马三听了,很激动,也很支持。但对否定前期的减租减息运动持反对意见。于是,第一个站了起来:“饶书记,我支持耕者有其田的决定,但对否定减租减息有看法,那也是中央的决定,此一时彼一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杨二郎。”
“你是马三同志吧,我正想找你谈话呢。”饶漱石说“马家军根据地群众基础最好,你的威信也最高,可不能拖后腿啊。至于减租减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央会正确对待的。”
“那就好,我回去就办。”马三说。
饶书记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冲黎玉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黎书记,你去协助马三同志先开个头儿。”
黎玉点了点头,与马三一同回了马家峪。路上,马三问:“黎书记,这个姓饶的明明是在窝囊你,你怎么不吭声啊?”
黎玉说:“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要以大局为重。”
“哎呀我的大书记,你真是合格的共产党。堂堂一个省委书记,居然二度给我马三打下手,折煞我也。”马三感慨道。
“革命工作,不分贵贱,给你打下手不好吗?”黎玉反问道。
“求之不得。”马三说着,一提马缰,径直向马家峪乡政府飞奔而去。
马克龙正在召开全乡春耕生产会,一看二位来了,请他们作指示。
马三一看各村村长都在,很兴奋:“真巧,省的下通知了。请各位立即回村将地主们请来,黎书记有重要指示安排。”
不一会儿,地主们到齐了。黎玉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央政策。号召大伙儿像当年配合减租减息般配合这次土改,顺应时代潮流,争做好公民。
动员结束后,最先发言的是徐大:“我的地早姓公了,如今年龄大了,又不会种,该分就全分了吧。”
徐二接道:“我的前些年捐出一部分了,这次再捐二百亩就所剩无几了,我们家人口多,想多留几亩。”
“没问题。”黎玉说“老先生的要求,我单独向华东局汇报。”
在二徐的带领下,其他地主也主动报了亩数。黎玉一看,出让后的地主们基本符合中农标准了。一平均,全乡每口人都能分到三亩地呢,便满意的笑了。
马三一看,地主们如此慷慨,高兴坏了。立即安排羊二杀猪宰羊,请大伙儿饱餐了一顿。
地主们之所以如此配合,其实是看了马三的面子。在他们眼里,马三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当年闹匪患,他挺身而出,为大伙守家护院;八年抗战,小鬼子四处烧杀抢掠,唯独莲花山区安然无恙;如今,还乡团到处作妖,唯独不敢踏入马家峪半步。虽然目前解放了,可谁知道日后还会出什么妖蛾子?听黎玉的说法儿,国民党军队说不定哪天就打回来,地是身外之物,战争一开,有地也打不了粮,有粮也遭抢。与其当守财奴,倒不如当一回善人。
这些年,他们总结出一个经验,听谁的也不如听共产党的,只要不和政府作对就安然无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螳臂挡车只会死路一条。命,比地值钱。
在马家峪,地主比农民开化。有的地方,农民都争着跟地主斗,争着瓜分地主浮财,为了抢地,搭上命的都有。而到了马家峪这里,分地时,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有的贫雇农则拒绝要地,一是觉得白得理亏,二是觉得对不起东家,有的甚至宁愿当一辈子长工,也不愿离开旧主子。
是啊,数千年来,哪朝哪代不是地主挡道、穷人流汗啊!即使天天喊“共和”的国民党执政后,也是地主阶级的天下。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却占了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则只占百分之二三十的土地,这公平吗?不公平,可他们在底层混习惯了,奴性也就形成了。突然一翻身,还真有些不适应。
马三一听气坏了:“娘的,让你们当家作主是毛主席、党中央决定的,谁敢反对?!”
大伙儿一看守护神火了,一个个耷拉了脑袋。可当他们真正拿到地契的那一刻,却打心里乐开了花。个个连家门都没进,就跑到自家分得的地里忙活上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大伙儿一咂摸,还是共产党做江山靠谱!既然有地可种了,就不愁没饭吃了。“参军保田”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便成了座右铭。
五婶分得了土地后,喜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山和石头双双送给了马三。
中国的土地革命,的确是一场真正的革命。由于实行了这一革命,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军队越打越少,共产党军队越打越多的局面。其中,有国军反正的,而更多的则是踊跃参军的。
解放战争期间,仅山东就有五十九万青年应征入伍,七百万民工随军征战!难怪陈老总感憾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话一点儿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