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端午节
文/杜浩荡
小时候,记得端午节前夕,村里总会来一个老头儿或者是老年妇女,嘴里喊着“雄黄——香药——”。 村里的老太太都搜搜腾腾的拿出一毛或两毛钱来,从卖雄黄香药的老人那里买上1小包雄黄香药,递给她孙子,说:“快让你妈给你姊妹几个 皱香包去。”
孙子 蹦蹦跳跳的拿着那一包香药去找自己的母亲,说:“我婆买了两毛钱的香药,让你给我们皱香包呢”。他母亲接过香药,闻了一闻,确实香。 想到婆婆平时总是抠抠掐掐的,今天怎么这么大方,竟买了两毛钱的香药?原来是自已孩子多,少了的话,不够。
母亲们赶快找绞了衣服剩下的边角废料,找针找线,不到一晌工夫,每个娃一人一个香包就皱好了,女孩喜欢花布做的,男娃喜欢纯色布做的。每个香包上还用细线做了一个扣,系在各自的裤带上。
过去的农村住的都是土房,睡的土炕, 一到夏天容易有蝎子 和簸箕虫的, 带上香包,蝎子和簸箕虫就躲远了, 不会伤害到小孩。
剩下的雄黄往往要熏一下柜背后或者门背后, 把毒虫熏走。
手巧的妈妈做的香包造型就活灵活现,微妙微肖。手拙的母亲 做成的香包就非常的粗糙,四不象。 娃们子也不管好坏,有香包带就高兴!
现在的香包多数人都不会做了,成了商品化的东西,在街上出卖了。
各家基本上都在家门口种几株艾草,这东西根繁殖能力强,今年长5根,明天就可能是十根, 一年比一年多。 这时剪下艾草, 给大门上插几支,房子门上也插上几支, 说是为了辟邪或者防毒虫。
端午节往往是收麦碾场的季节, 我们这里也没有啥仪式感, 最多就上吃上一顿煎饼或者凉皮。 把煎饼摊在桌上,给上面操些菜,用筷子刨匀,卷成一个小圆筒,吃起来呀,真香!
粽子往往都成了奢侈品, 有的大人从县城回来买上几个粽子给年迈的父母或者孩子吃,自己都舍不得吃。 有不少的家庭连种粽子也不买。赛龙舟离我们这里比较遥远,有的小孩连听说过都没有。
端午节的其他习俗我们这里也不兴。
如果是订了婚的小伙子,就在端午节的前 两三天给老丈人家去“送节”。 这就要看老丈人弟兄几个或已经分成了几家, 给每家带上一包绿豆糕和点心,再带上一瓶酒, 给主家再带上一吊肉, 这个礼星已经够重了。 如果老丈人家没有我们家乡的特产,还要带上一篮子我们这里的大银杏。
丈母娘这一天就 得到了队长的准许不出工了,专门在家里招待女婿, 炒八九个菜,老丈人要和女婿喝几盅的,酒喝完后 接着上的就是主饭,要么是饺子, 要么就是凉皮,要么就是大米饭。
饭还没吃完,村里的邻居们或者叔叔婶婶们都来啦,拥了一院子, 说是看女婿来啦,看女婿个子高不高,齐整不齐整,人排场不,故意逗女婿玩, 向女婿讨喜糖, 当叔伯的讨烟抽, 好不热闹。 屋里来的人越多,说明主家人的人缘儿越好。 女婿赶快拿出烟和糖来招待客人。 来人看人家饭还没有吃完,就讨一颗糖或者一根烟就散去了。
继续吃饭。如果是第一次走老丈人家,丈母娘还有一碗白水鸡蛋 让女婿享用。 听说有个女婿人太老实, 把一碗白水鸡蛋吃完了,又问:“还有鸡蛋汤没有?”这当然是个笑话。 新女婿吃饭不敢吃的太饱,就说自己吃饱啦!
最后丈母娘还要煮上一二十个鸡蛋作为女婿回家回盘。
和准媳妇一般大小的姑娘们, 在闺房里翻箱倒柜的要找出女子给女婿纳的花鞋垫或什么礼物, 一是为了学习交流,自己以后也要做的, 二是看女子的针线活做的好不好。往往都是夸准媳妇手巧,女婿家人有眼力,把这么好的姑娘要娶回去之类的话。′
因为是收麦的忙天, 吃完饭女婿就告别老丈人,带着丈母娘给煮的二十几个鸡蛋或者还有作为回盘的点心或者绿豆糕啥的回家去了。
女婿回来,刚到村口就被在场里劳动的眼尖的青年人看见了,他们立刻放下手中杈把扫帚,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跑过去,先下手为强抢鸡蛋,抢绿豆糕,抢点心,谁第一个跑到跟前,抢得也就多,立刻跑得远远的,蹲在远处,赶快狼吞虎咽。其他人继续抢,有能抢到的,有抢不到的,抢不到的又从抢得多的人手里抢,最后有的人还是没有抢到。 抢到的人吃了高兴,没抢到的人也不生气。小伙子的回盘被洗劫一空,还高兴,说明自家人缘好。
这时只见队长粗声粗气的吼一声:“好咧好咧,吃得能香死不?干活!”大家又各干各的活儿了。
到了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准媳妇儿同样要到婆家去送节,带的礼物都差不多。
婆家村里那些和女婿年龄不差上下的那小伙子们都来看媳妇来了,看媳妇长得好看不,衣服时髦不,讨要喜糖,讨要香烟, 还是要逗逗准媳妇儿的, 看她怎样回答, 脑袋灵光不灵光,受耍不。开开玩笑,也是一样热闹。
改革开放之后,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各人忙各人的, 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的缩短了夏收的时间。有时不到端午,麦就碾完了,小伙子们都又各忙各的事了,端午节的气氛就没有以前那么浓厚啦。谁家姑娘的准女婿或者小伙的准媳妇儿端午来送节了,讨喜糖的人少得多了,成不了气侯了!
现在的端午节往往是出嫁的女儿看自己的老爸老娘, 礼物越来越重,粽子,绿豆糕,肉,甚至还带个西瓜, 至少得花个100 、200的, 但没有原来节日的气氛浓了!
端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国家非常重视, 给各行各业都放一天假,但节味还是不浓。
我以为,年轻人不要崇拜洋节,要知感恩,要以过洋节的热情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