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我有个曾经的隔床病友》
作者:于海根

我的微信好友数以千计,五湖四海,但有个微友真的相当特殊。
韦恩专,他是我一年前在省人民医院病房里认识的隔床病友;他是我不一个部队早我一年服役的老兵战友;他更是我省城医院一别却难忘于江湖的兄弟好友。
去年病区术后临别相约,我在盐城等他,他在洪泽等我。这一等就是一年,盐城至洪泽不远也不近,不过150公里的距离。然而,变异后的新冠疫情泛滥,术后调理中的康复静养,家里家外杂事缠绕,导致医院里隔床的兄弟俩,只能微信里隔屏互道珍重,一直未能重逢碰面。
今日周六,正好没什么安排,心中又牵挂起远在洪泽的好弟兄老韦。上午电话联系,匆匆完成早饭后,拎起茶包,抬脚就出门,朝着韦兄发过来的位置,开启了一趟说走就走的四轮出行。途中不足2小时,即到达目的地。
在洪泽韦老兄家门口见到早已急切等候的他时,一对患难之交的双手紧握着,激动的拍照留影时也舍不得松开。听老韦介绍,身后的房子是他几年前的及时急办之杰作(区政府与人民广场就在他家马路北侧)时,我很佩服韦兄的前瞻意识与果决胆识。
走进韦府,见过贤惠的嫂夫人、聪明练达的女儿与活泼可爱的外孙女三代人后,被这由里而外、阳光好客、充溢着幸福的一家子感染了、融化了。热情的韦兄,叫上他相当铁的几十年前的老同学、好战友董兄夫妇等,在淮安与洪泽名声很响的“文明楼”,为于某人设宴全鱼🐟席,让我们好生感动。韦兄用心[爱心]良苦,其情可鉴!
下午,老韦能干的女儿小韦及时联系安排项目,参观洪泽湖古堰景区水釜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及湖区周桥大塘遗址大坝等景点。4点半左右结束。因晚上盐城有活动安排,与韦兄董兄等依依握别于古堰景区的洪泽湖畔古堤坝旁,踏上归途。
此次洪泽之行,虽行色匆匆,往返600余华里,但我深深地感受到,此行值得,收获超值。
朋友兄弟之间的友情,像洪泽湖里的一滴水,滴在左手中会化成思念,流进右手会化成牵挂。友情如水,淡而长远;友情如茶,香而清纯;善待缘分,心怀感恩;珍惜相遇,不负遇见。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我要感恩所有对我好的人,感恩今生相遇的有缘人,珍惜生命中相遇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物。
回首甲子时光,我们发现曾遇到过许多人,有些人只是匆匆而过,有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有些人则陪伴我们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不同的人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人和经历,不要让时光流逝后留下遗憾。我会与每一个相遇的人都保持真心相待,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美好。时光清浅,不负相遇,不负真心。



作者简介
于海根,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副研究员,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盐城市志》副总编。为江苏省地方志专家库成员,盐城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盐城市城市历史文化顾问,盐城地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智库专家,江苏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盐城分院研究员。
(图文供稿:于海根)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