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名片 专家齐出招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为推动东坡寓惠文化在保护中“活”起来,2023年5月16日,惠州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协商会上,大家围绕东坡寓惠文化的精神力量、时代价值等话题,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发言。
东新桥畔合江楼。
“要活化利用好‘苏迹’,首要的就是要对它们的具体位置进行考证。”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刘汉新说,随着历史变迁,部分苏东坡在惠生活遗迹的准确位置需要重新考证,如嘉祐寺、松风亭的所在地等,建议可以结合苏东坡诗文和当地发展变迁史,将考证后的“苏迹”进行对应标示,为后续研究、研学奠定基础。
惠州日报社编委、惠州文史专家严艺超建议将东坡在惠行迹具象化,把东坡在惠行迹制作成地图,方便游客寻迹游览。他还建议,要更多地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考虑东坡人文遗产的活化利用。“多听听年轻一代的想法,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为此,专家学者们还建议,增强东坡人文遗产与市民游客的互动。“有良好的互动,才能聚人气,出圈。”惠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雪认为,“白鹤峰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磐石,石尽乃得泉”这首打井诗写得很生动,如今东坡井也还在,遗憾的是现在用铁栏栅封了起来,“如果能想办法把水引出来,让游客感受一下‘一勺亦天赐’的泉水,该多好呀。”
深入挖掘“东坡寓惠”特色文化内涵,大力打造东坡文化IP,让东坡为惠州代言,久久为功,惠州必将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