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更是惠州美食“代言人”。他留下了很多美食佳句和饮食故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脍炙人口。他具有突出的美食创造力,把没人要的羊脊骨买回去后清水煮熟沥干,表面涂上酒和薄盐,再用小火烤至微焦,食用时发现竟美如“蟹螯”,自此诞生了流传后世的羊蝎子。惠州水产丰美,苏轼形容为“蛙鱼之乡”。虽已学佛戒杀,但面对东江出产的各类河鲜还是忍不住,于是一面口念佛经,一面“赤鱼白蟹箸屡下”,可以看到这位大文豪可爱的一面。
在已知“永不叙复”、北归无望之际,东坡决定在惠州白鹤峰购地数亩,把惠州作为终老之地,“作屋二十间,规作终老计”。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父子从嘉祐寺迁入新居。苏东坡写下《次韵子由所居六咏》,“新居已覆瓦,无复风雨忧”,长年漂泊之际,在惠州新居落成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跃然纸上。但东坡只住了三个月,再次遭遇政敌的打击,不得不匆忙离开,再也没回来过。
“苏迹”存留 打造东坡文化IP
东坡寓惠不过千日,影响惠州千年,更为惠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惠州是国内目前现存东坡“苏迹”比较多的地方,有苏东坡资助修筑的苏堤、东新桥、西新桥,有孤山上的苏东坡伴侣王朝云墓,有苏东坡居住过的合江楼、嘉祐寺遗址,有“以作终老计”在白鹤峰建造的东坡故居等,近20处珍贵“苏迹”塑造了惠州独特的人文美景。
东坡祠。
打造东坡文化IP,现实意义显而易见:对文化潮流的顺应,满足当代人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文化气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近年来,惠州系统推进东坡寓惠文化的保护传承,通过文旅项目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活动呈现等,推动东坡寓惠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彰显。
据惠州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建设了东坡文化园区,总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包括苏东坡祠核心区、东坡纪念馆区、东坡粮仓文化艺术创意区及游园休闲景观区四大部分。同时,重塑了惠州苏东坡祠、翟夫子舍、林婆卖酒处等建筑历史风貌,新建了东坡纪念馆,打造了众多传承弘扬东坡寓惠文化的重要平台。
此外,还通过开展东坡文学创作、举办“东坡节”等,做好挖掘整理、展示传播等工作,不断提升东坡寓惠文化影响力。2022年9月,惠州启动了地方古籍文献抢救保护利用工程,其中就包括加强东坡寓惠古籍文献搜集整理。目前,已搜集到宋代以来各种版本的古籍电子书85种800余册约3000卷,涵盖了东坡全集、诗集、文集、词集及奏议、笔记、手简、文抄等。
传承东坡文化,创意活动是重要载体。疫情过后烟火气回归,节庆活动逐渐复苏,惠州重拾东坡文化节这些品牌活动,利用苏东坡诞辰日等节点,举办纪念东坡的大型活动,继续扩大惠州城市影响力。2022年以来,惠州日报社利用旗下慢直播云频道,与眉山、黄冈等城市的媒体开展“东坡传风雅 双城一线牵”主题“跨屏秀”直播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