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王新火
杜鑫泉老师是我的文友,神交已久的文友。按说都家居杭州,共同生活在这样一个小而精致的城市,彼此之间总会有相遇的机会。事实是,直到现在都是"线上文友",阴差阳错,不曾晤面。
但,这种单纯的友谊,仅仅因彼此的文学情怀而造就,再经由时光打磨和沉淀,反如岁月沉酿,益加醇厚浓香。
前段时间,杜兄微信告知,刚写完一篇小说,期望我为之题写序言。原话是"老师;麻烦您抽空给《踏步档》写个序,谢谢!昨天中央电视剧出版社打电话给我说,《踏步档》作品很看好,要我出书,我说我请您(当地名人)在写《踏步档》的序,出版社说,序写好告诉他们。老师看来这个序重任真的落在您身上了,非您写了。大约这五月里麻烦给写好了!回复"
这段文字稍有欠缺。对此我非但不感到意外,亦不计较,反而油然而生敬意。
因杜兄年岁长我十几载,古稀之年尚能勤于笔耕,写出如此优秀的长篇小说,殊为不易,让人敬佩。至于杜兄小说初稿里的个别不妥或错误,并不影响整个小说的真正意义和卓越价值。
杜兄是勤奋的作家,每天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此前,已经出版了几本书,反响很好,在当地文学界已有不小的影响。杜兄让我给小说写序,我自知能力不足。但杜兄开了口,困难再多,也定当竭力。
小说是用微信发来的,仅仅看了小说的题目《踏步档》,便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致。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是继《星运公益路》和《鸥雁引轻舟》之后,作者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首次尝试以家族企业的发展为描写对象的小说,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创作意图很明确,既以杭州市临平地区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通过文字向广大读者展现一个农村家族企业创立、发展、壮大和成功的历程。为此,作者特意选择(或塑造)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杨应娣为核心人物,以杨应娣为代表的农村家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为故事的中心线索,把他们创业中的喜怒哀乐、是非成败及种种生动曲折的创业故事,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创业不易,创业成功更不易,农村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成功尤为不易!他们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艰辛、苦厄、复杂的程度,对于一般人来讲,没有深入其中,亲身体会,永远无法理解个中辛酸和苦楚。作品之所以如此真实、感人,可能因为作者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虽无亲身经历,但对此做过实地性观察和调查,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才能感同身受,写出如此真实的情景。从环境和人物的塑造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深刻的生活阅历和写作功力。小说对杨应娣的人物塑造就是例证。
为了塑造杨应娣这一农民企业家的形象,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妇女,放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叙写。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她以不屈不挠、果敢刚毅的奋斗精神,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把一个优秀女企业家的形象呈现在作者面前。
小说字里行间,赞美了农村人特有的朴素踏实,善良厚道,热情真诚,吃苦耐劳的品质。这种品质集中体现在杨应娣身上。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她率领家族成员走上了创业之路,把当地农村传承数百年的临平红烧羊肉等传统的美味佳肴,做大、做强、做成著名品牌,使"临平滋味"传遍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中国。这种代表了农村创业者所独有的不怕艰辛、不畏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贯穿小说的始终。
在作者笔下,不管创业伊始,还是功成名就之后,杨应娣始终保持着农民本色,坚守初衷,从始至终都怀揣着"让子孙后代生活好一点"的朴实情感和愿望,坚持走"踏步档"的创业模式。从白手起家、身无分文的创业者,到腰缠万贯、名利双收的大老板,地位变了,身份变了,但她始终坚守着正直、热情、朴素、善良的美好品质。
在小说的框架结构上,作者以线面平铺的方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结构紧密,面面俱到。尤其在刻划了人物心理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丰满。

同时,作者还塑造了饭店合伙创始人凌洪根的"绿叶"形象。凌洪根是杨应娣的妹夫,在"踏步档"企业中,掌勺厨艺,是杨应娣的得力助手,"踏步档"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与凌洪根全力以赴的配合和支持,甘当配角的奉献精神密不可分。作者还用衬托与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富二代蒋峰,子承父业、科学往营,不断奋进的奋斗精神。
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复杂多样,各种技巧运用娴熟。小说中既有描景写人的精彩场面,也有运用人物复杂心理,塑造人物情感和行为的表现手法,使读者阅读时,油然生出一种声情并茂,如临现场的感觉。比如,围绕着运河羊肉这一"非遗"传承,作者把杨应娣家族的几代人的情与爱串连起来,使得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对故事的细节描写,几达炉火纯青之地步。
当然,有付出才有回报!为了使小说更加真实可靠,情节更加生动感人,作者先后十几次深入饭店、街道、社区,进行观察、走访、调查、采风。经常亲临现场,和老板、厨师、服务员进行交谈,收集到大量珍贵的一手材料,为写好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小说个别地方也稍有不足。如有的语言用词尚须精心提炼,个别人物描写过于粗略草率等,这点滴的美中不足,却瑕不掩玉。
序言写罢,搁笔之际,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踏步档》出书时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