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迎春 朗诵:杨建松

在我的履历表上,
有个名词既陌生又赫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它不仅是个普通名词,
还是一代人的共有名字,
这个名字叫知青!
知青,这个不可复制的符号,
她叩响了一代人的青春,
成为了几代人的追寻。

你听,当年知青的《理想之歌》
还是那么血性浪漫
“红日、白雪、蓝天,
乘东风,飞来报春的群雁,
从太阳升起的北京启程,
飞翔到宝塔山头,
落脚在延河两岸。
欢迎你们啊,
知青队的新战友;
欢迎你们啊,
人民公社的新社员。
白羊肚手巾红袖章,
高原上又盛开一片山丹丹。
你看,知青的队伍浩浩荡荡,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你来自上海,
他来自北京,
我来自南昌,
离开了熟悉的城市,
告别了亲爱的爹娘,
背上简单的行囊,
来到偏远贫困的山乡。
虽然,
还都是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
但下乡伊始,
便开始了脸朝黄土背朝天、
战天斗地流血汗的“打成一片”。

四十多年转眼过去,
但知青的情结
依旧萦绕在我心中,
兄弟姐妹的名字
永远在我的心底珍藏。
曾记否,
村东头的香樟树高大粗壮,
枝繁叶茂,
小河畔的老水车吱吱嘎嘎、
不停歌唱;

曾记否,
抢收抢种时爬上双腿的蚂蝗,
吓着了满田跑的上海姑娘;
曾记否,
我们用瘦弱的身体,
挑着一百多斤的稻谷和木柴,
在离水面二十多米高
用四根钢索搭起的竹板桥上
摇摇晃晃,
前面有领头羊志刚队长,
后头有不甘示弱的众铁姑娘;

曾记否,
每当夜幕降临,
在昏暗的灯光下,
在破旧老屋厅堂里吹拉弹唱,
你来一段锣鼓快板,
他来一曲京剧清唱,
还有那位长着一双美丽大眼、
梳着一对麻花小辫的
和我跳双人舞的小英姑娘; ![老照片:建设祖国农村的知青们[贴图] - 图说历史|国内 - 华声论坛](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曾记否,
我们用自己
并不丰富的文化知识,
对偏远乡村的启蒙滋养,
知青们带来的
城市信息和有限资源,
对农村的落后面貌
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啊!
多少次悲喜彷徨,
多少回美好梦想,
永远定格在
那个年代的记忆本上。
历经凤凰涅槃,饱受岁月沧桑,
留下的是美好,滤掉的是创伤。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
我们仍相信未来,
我们仍初心不改,
一起见证了
共和国的苦难辉煌,
一起迎来了
拨云见日的改革开放。 
远去了
永不再来的青春岁月,
远去了
激情燃烧的美丽山乡。
从知青岁月走来的我们,
理解了宽容和坚忍,
懂得了自信和感恩,
学会了坚强和担当。
沐浴风雨我们不忘来时路,
历经磨难我们砥砺向前行。
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活出了知青这代人
应有的模样! 
知青是朵美丽的花,
铮铮铁骨吐芳华。
祖国铭记这一辈,
人民不会忘记她!
如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
千百万知青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都是共和国的脊梁!
【诵后编后记】

(同班同学毕业下乡分手前在人民公园留影:杨建松 李中南 周喜正 张建伟 杨文利 吴建国 田传玉)
《难忘离开二中的那个时刻》
难忘1975年毕业前夕,在二中团委书记白万献老师的提议下,我们75-8班的李中南(校团委委员、班团支部书记)、杨建松、张建伟、许玉超、杨明亚、田传玉等八名同学(其他几位名字记不清了)曾经联名向全市应届毕业生发出倡议: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一手老茧、练一颗红心,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大致的意思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我们个个很庄重的在这份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不久的一天早上,家中有线广播匣子里突然响起播音员在激情的播报我们这份倡议书,第一次在那年代唯一的大众媒体中赫然的听到“杨建松”的名字,怦然心动,有一种热血沸腾、乃至晕乎乎的感觉……以至于大院邻居刘绍基伯伯问我:“老三!好啊!要下乡了呀!长大了,是要飞了!”我居然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时隔不久,我就打起背包插队落户到了方城县何庄公社竹园大队刘彦庄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农民……

(毕业分手前同学留影)
从父母呵护的家门到乡野小村、从老师关爱的校园到广阔天地;从稚嫩柔弱的书生成为“知识青年”,从懵懂莽撞的青年成为新型农民,是当年我们这代学子的必由之路,经受的磨砺刻骨铭心,这段经历其实也成为我们今生特别值得珍藏的记忆
本期推送这首诗朗诵——《那些年,我们的名字叫知青》,生动的抒发了我们这代人的心路情怀,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从母校走出后的那些往事吧!

(许玉超 刘伟伟 杨建松下乡后第一次重逢在南阳公园合影)
同学续篇
《六十抒怀》——知青篇
月也朦胧鸟也朦胧我心更朦胧,
滚身泥巴练颗红心也曾有激情。
盛夏烈日汗流浃背挥镰割小麦,
严冬飞雪脸皴手裂扬镐把土松。
试验田里翻地碎土再去撒良种,
施肥浇水细心呵护企盼好收成。
棉田喷药麦地锄草背筐掰玉米,
犁耧锄耙各种农具基本都会用。
手摇辘轳肩挑水桶劈柴升煤火,
蒸锅红薯熬碗糊糊铁锅贴面饼。
河边草地约个伙伴聊天解郁闷,
煤油灯下写篇日记抒发真感情。
黄酒一壶就着菜叶白脸喝通红,
纸卷烟叶吸上一口提神又轻松。
农民淳朴乡亲厚道吃过多家饭,
记过工分当过村官敲过上工钟。
发挥特长曾为支书写过发言稿,
民兵训练表现不俗当过小典型,
人民公社繁荣文化橱窗办板报,
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登台说相声。
一年半载苦干实干水泡磨成茧,
推荐入伍支书点头群众都赞成。
既为报国更为自我立下从军志,
再次转身戎装整齐迈步入军营。
75.8班张建伟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经开区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校庆相关网文
请点击标题访问欣赏
【南阳二中校庆专题】
南阳市二中校友征集令《母校在呼唤,情深盼你归》
《学子的咏叹——我向二中奔回》
沈小超《甘美芬芳母校情 南阳二中前门》
夏云桂《73届6班毕业50年联谊会》
耿长健《74届6班毕业纪念建校七十周年资料》
二中记忆《那些年,我们的名字叫知青》
《二中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