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作者 春华秋实
我的父亲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是父亲的三舅舅(也是我的三舅公)抚养长大。父亲很坚强很独立很懂事,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执意要跟父亲的二舅舅(我的二舅公)去学木工。
十三岁时的父亲身体骨骼还没发育健全,二舅公考虑到当时的父亲人还小,不忍心带父亲去做徒工,二舅公为了躲避我父亲而早早地出门。可父亲当时虽然人小,但意志非常坚定。为了能跟二舅公去学木工,父亲每天早晨天未亮就到二舅公欲去的必经之路等着二舅公。由于二舅公拗不过父亲的固执劲,后来只能带着父亲去学木工。
既然做了徒工,就要履行徒工的本分,我父亲每天比二舅公起得早,他很自觉地把需要用的工具担去。十三岁的人哪有大人的力气,但父亲生来就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父亲硬是用瘦小的肩膀把工担挑到目的地。这也许是后来父亲个子矮小的原因吧。
父亲到了二十四岁,我的外婆因为父亲拥有一门手艺,就主动要把我的母亲(当时我的母亲才16岁)许配给我的父亲,就这样父亲顺理成章地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小家。
我长大了曾听父母对我说:在我还不到一周岁时,父亲就离开原有的小村庄到大村子里建了一幢房子。我们姐弟三个就是在这个村子里长大的。直到现在父母都住在这个村庄里,但不同的是弟弟们把房子换大了,地方也换得平坦了,这给年老的父母带来很大的方便。
因我父亲从小失去双亲,后来父亲把外公外婆视作自己的亲身父母。父亲很懂得感恩,父亲常对我们说:要是没有外公外婆,哪有我现在温馨的家,哪有现在的你们?的确如此,要不是外婆看上了我父亲,我妈怎么也不会想到小小年纪就嫁给我父亲。
因为懂得感恩,父亲对外公外婆特别孝顺。我记得父亲每次外出回来带回来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管多少都忘不了给外公外婆送去。有一次我记得父亲买来一条鱼,父亲说要送半条鱼去给外公外婆。母亲却说:半条鱼还送去。当时父亲就回音道:不管多少都是我们的一份心意,让爸妈尝尝鲜也是应该的啊!
父亲对长辈的孝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三姐弟就是以父亲为榜样,对长辈也尽了我们小辈应尽的义务。
父亲因从小失去双亲,所以没有其他孩子这样美好的童年。父亲只读了一年书,他知道没有文化的苦楚,所以父亲对我们姐妹三个说:只要你们愿意读书,不管你们读到哪里我都供着你们。
在农村很多父母都重男轻女,可我父亲却很开明,没有其他父亲那样封建。父亲对我的读书非常支持。
我很喜欢读书,我是上过“五·七”干校然后再去完中上高中的,我成绩一直不错,当时在农村女孩子高中毕业的不多。我非常感谢父亲的开明,我这辈子能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满足和自豪。但遗憾的是因自己当时身体不好,未能踏入大学之门。
当时我们农村交通不便,我家到学校要步行30多里路程,父亲只要在家就会亲自送我去学校。
父亲在我们当地木工技术算是数一数二,当时年轻人就业门路少,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一门手艺,所以父亲当时就教出了好多徒弟。我曾经记得有一个徒弟告诉我我爸对他说的话:“今天我女儿回来了,我们也回去。”这句话虽然很朴素无华,但其中包含着多少父亲对女儿的爱啊?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那时不管多少路都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呀!可是父亲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子星夜兼程,步行了五六十里路专程回家一趟,每次到家都已是半夜时分,他这种精神显然是父爱在支撑着他。每每想到这里我无比感动!
父亲是山也是天,他能撑起整个家。当时是大集体时代,人家一年到头在队里干活,到年底才得到微薄一点分红,我家因父亲外出做木工,不光粮食给家里省下来不少,家里钱也比人家活路。我记得我在上高中那会儿,父亲总是要多给我一些钱,他还对我妈说:“孩子在外读书辛苦,钱要多给一些,要省宁可我们自己省,在外面可不能苦了孩子。”这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这就是我的父亲,这是包含着多么博大的父爱啊!
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一辈子都说不完,今天暂且说这到这里吧。
但愿耄耋之年的父亲节日快乐!身体安康,晚年幸福长寿!我们儿女会好好孝敬您的!
作者简介:董益彩,微信名 春华秋实 浙江绍兴,曾从事财会职业,现退休在家,闲暇喜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