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曲
文/司秦
一灯观夜雨,万缕绕清秋。
几问琵琶曲,何时返月楼。
拾遗君简评:《华严经》载: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提心灯亦复如此,一入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故称为一灯。作者以“一灯”入笔,一语双关,即是写景,又是喻己。随后通过借用夜雨、清秋、琵琶曲、月楼等思念的意象之词,表现出诗人对故友的思念,情感真挚,令人感动。尤其转结“几问”“何时”两个疑问词的运用,更体现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转句“琵琶曲”,应该也代指弹奏“琵琶”的人。整首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禅意、情感真挚、用词精准,五绝采用了对仗,可知作者深谙五绝之法,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诗词造诣。
忆儿时捉泥鳅
司秦
唤友提箕卷裤头,田边水里捉泥鳅。
欢声哪管春阳去,不识光阴不识愁。
冯品扬点评:童年趣事多,特别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广阔田野就是他们的乐土,有着许多美好回忆,这首小诗紧扣小时捉泥鳅一事,展现出少年时无忧无虑欢乐场景。
首句“唤”“提”“卷”三个动词连用,生动的反映了了孩子们捉泥鳅前欢乐的神态和熟练的动作。承句交待事件和地点。转结句突出少年无忧无虑爱玩的天性,“不识愁”,巧妙的裁用了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名句,也是本诗的诗眼了。
小诗叙事自然流畅,有着浓厚乡村生活气息,非亲身经历者,难言其真;抒怀乃稚幼之情,非小儿当事者,不说其声。是一首忆童真,写童趣的优秀作品。
与作者商榷一处的是:转句中“春阳”一词,用的欠严谨,而泥鳅捕获季节大多是在夏天的雨后,个见,供参考。
忆失去的青春
司秦
绿肥红瘦夏时熏,年少轻狂不识君,
欲借东风重拂面,必挥衣袖带流云。
安若评析:每个人对青春岁月都保留着深刻的记忆,对那段逝去的时光里的那人那事那个自己,都存留着几许美好、几许遗憾…
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于它的措辞灵巧,承接紧密,化典贴切,格调浪漫!
起承句“绿肥红瘦夏时熏,年少轻狂不识君”以眼前景巧妙地应合曾经的青春,又把曾经的青春比作朋友或是故人。感叹年少无知,不知珍惜美好的春光,与“君”一错而过,如今回眸之时,留下那心头永久的遗憾。转结句“欲借东风重拂面,必挥衣袖带流云”以一个假设和暗喻带出后面的情感抒发:如果能“东风(青春)”“重拂面(重新回来)”,作者定会倍加珍惜,毫不犹豫地“挥衣袖”带走那些美好的“流云”!”流云亦暗指青春时所有的年轻和美好…全诗呈现出作者成熟而不世故、大气而不沉闷的生活态度及饱含诗意的处世情怀。不足之处,转折句的“欲借”一词或可再酌,改为“若借”如何?


作者简介:谌坚勇,笔名司秦,微信名烟雨枫红,湖南省安化县人,喜欢用诗意来装点人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化诗词协会(梅山诗社)会员,《梅苑诗歌》责任编辑。部分作品散见于世界笔会、国际文艺家、世界爱情诗刊等网络平台和《梅山诗刊》、《长青诗刊》。《芦花曲》等十首诗入选《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图书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