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永 远 年 青
昨晚上陪孙女玩,时间长了,她不耐烦。没招时突然想起,从老家带来儿子小时的照片,用这个引起她的兴趣。3岁孙女把她爸爸十岁之前照片,全部认为是她8岁的哥哥。不清楚是那爷俩特别相像,还是她爸爸始终年青。
我想,在我的心中,父亲永远是年青的!
我觉得父亲特别伟大。一个农民会干的农活,犁耧耙礳他样样是把式,在生产队那时节,他挣的工分是全队最多几位之一;农民绝大部分不会的活计,烧酒、漏粉条、做豆腐、榨油、倒砖、赶大车、入草等,他也算行家;三村五社只个把人会的,箍砖窑洞技术活、盖厦子房瓦工活、糊纸扎的细数活,他驾轻就熟;连针毛线手套、袜子、围巾这些女人干的活他也干的自如。父亲年轻时,参加过村里的戏班子,拉过二胡,跟本村和邻村人搭伙做过乐人。
我的父亲命运特别不幸。出生不到一岁,他36岁的父亲在天津做生意,突然离世于西安,父子未能见过一面。父亲和失子的奶奶,丧夫的母亲,失怙的姐姐艰难度日。后随改嫁的母亲寄人篱下,16岁时被早已过继给别人家的叔父领回,开始了新的生活。面对着荒芜的院落,长的比墙高的蒿草,他成熟进步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性命,治愈他病的医生,把女儿嫁给了他,幸福开始了。但一年不到,女的病逝。后与我母亲共同走过36个年头,让病魔夺走了67岁的生命。6个儿女成长上学,缺吃少穿的生活,长期高强度劳动付出,榨干了他赖以延续的生命之源,加上文化大革命给他硬戴的漏划地主和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连续四、五十天白天劳动,晚上接受批判,使他心里长期承受着非人的折磨和无法排解的压力。长期寄人篱下和险些成为孤儿的生活,自食其力没雇过一个长工,划不上地主成份,就说你是反革命,让父亲感觉到无奈无助。
我的父亲酷爱学习。父亲只上过二年学,就开始在一家山货铺子当相工的日子,由寄人篱下到看人脸色,长期的压抑生活,使他养成了很少说话的习惯,形成了尊重长者的特点和酷爱学习的优点。我想,他会那么多东西,与他酷爱学习有关。向生活和他人学习之外,向书本学习,则成为他获得知识,了解世界的最好渠道。父亲一生读过多少书,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三言二拍之类故事,别人说起来他全清楚,我的大侄子十来岁时最差欢和他爷爷对故事。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红卫兵把我们家的百十本书放在院子里烧了,留下和没搜到的几十本,我慢慢看过了。家里东边窑洞后面墙上支着一块长长的板子,书放的满满的。我小时候总是上到一米多高大瓷缸盖上,在那里翻书找乐。书有线装,也有后来新装;有横排,也有竖排版的;有《新儿女英雄传》和《青春之歌》,也有1930年代的《战时国民读本》,因为二爷不识字,这些书除过继承爷爷的,就是父亲购买和读过的。我到现在也不清楚,在那样贫穷的年代,他又不掌握家庭财政大权,买书的钱是从那里来的。下雨天他抽空看一回儿书,夏季中午下工回来,母亲做好饭,我们总是要把躺下看书的父亲叫起来吃饭。父亲从脑梗行走不便语言表达不清到最后辞世,陪伴他的一直是书,走一节路席地而坐,手里拿的是书和旧报纸甚或广告等。他走了多年,抄写的一本毛主席语录是那样恭敬工整,给我当兵时写的信已印在兄弟姐妹们撰写的《记忆与传承》之中。

我的父亲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又特别关爱。1964年7岁的我,晚上父亲给教打算盘,从二归开始,学的顺利。会打的都清楚,这四、七归比较难学。我学到七归时怎么也记不住口诀,打不会珠子。几次反复之后,我仍然不会,父亲用算盘摔了我一下,起身走了。一个月之后,父亲再看我打算盘,我已经会打“狮子滚绣球”了。这是珠算中比较难的一种,被除数和除数不断叠加,得数相同,1被512相除,2被1024相除,以此类推,得数均为1953125。因牵涉到借位、空位,得有一定技巧。看到这里,父亲露出慈爱的笑容。也有父亲教我学板胡,我始终不开窍,至今不会拉,惹的父亲不高兴。父亲病故时,我已36周岁,记忆中父亲没打过我,但比较严厉的骂过和惩罚过我。一次是我9岁时,因为和同学吵架,同学叫着我父亲名字大骂,被在百十米外铡草的父亲听见,到学校不由分说,拉我回家,给了一幅扁担和笼,让我给500多米远地里挑粪。一次是大年三十让我给弟弟理发,同学们在外面叫玩去,我着急慌忙,给理了个光头,7、8岁弟弟看着我大哭,父亲火冒三丈,骂我明天过年,天气又冷,你让老三怎么样过年!但父亲和我在水利工地干活,春节时,生产队灶上破例给每个民工发一个扣肉碗子,里边只有薄薄8片肉,父亲只吃了两片,其余全给了我。每当我从学校领回奖状,是父亲最为高兴的时候。我当兵离开家乡时,远在120多里路远的父亲和姐姐,寄自行车,连夜冒雪摸黑翻4架沟回家来,赶上为我送行。我在小队、大队,直到公社工作,直至当兵多年,父亲对我的严和爱就体现在他那不多的话语和期待的眼神中。“望你在外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要干出成绩。你这次出门,好多人对你的希望很大”。这是1979年我担任排长时父亲写给我的信,也是对我终生的期望。
《作者简介》
李建印,陕西澄城县人。1957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伍,服役41年多。经军队初、中、高级培训及赴俄罗斯留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历经基层部队带兵训练,后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至退休。少将军衔。长于战备、训练、装备、管理工作,文字新手。
2023年6月18日于干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