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山 我回来了
文/徐统存
多少次,梦回灵山,梦回吹角连营。当再回老部队的集结号吹响,我心中并没泛起多少涟漪。因为我转业在江宁,离灵山近在咫尺。
2023年6月10日下午,80余名战友会聚华山饭店,翌日上午,分乘两辆大巴回到“临汾旅”旅部,回到灵山下原五三七团营区。每每走到这里,我便不再无动于衷,总是勾起我一个又一个回忆。
我的新兵连不在这里,在中原庇山。我军校毕业分配到步兵第179师直属工兵营地爆一连(现临汾旅旅部营区)。新排长集训安排在五三七团,我第一次走进了美丽的灵山营区,参观了团史陈列馆,了解了英雄团队的昨日辉煌,这里有对越作战一等功臣蔡碧宏,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张福林,中国枪王童裳显……
我后来调入五三七团缘于一次迎外预演发生了事故。步兵第五连担任迎外军事表演实弹班进攻,因为懂爆破专业,我被安排在五连任一排长,有幸参与了班进攻迎外军事表演的爆破技术保障。
我为五连的战士而自豪,他们在前进中卧倒如巨蟒穿越草丛,在枪林弹雨中个个似小老虎。他们近乎于实战的军事表演,我写进了长篇小说《年华》。后来我调入团政治处任组织干事,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情动百国来宾》,真实记录了中国陆军窗口迎外军事表演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再次走进临汾旅旅部,走进灵山营区,我止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的芳华留在了埋雷场上,留在灵山靶场。行走在如伞的梧桐道中,伫立在靶场的迷彩高墙旁,我的眼前飞扬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肖仁玖老政委说,这次聚会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有长远的深远的历史意义。我现在觉得,这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句惯用语,而是从一定的高度总结了这次重回军营的意义。
这次聚会,原五三七团连续6任团长4任政委均已参加。他们是五三七团的贡献者,他们的贡献成就了五三七团昨日的辉煌。我在五三七团的日子也已成了昨天,成了历史。也正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续写,英雄的光荣的临汾旅才会昂首阔步走向明天。
回首军营生活,五味杂陈。如果要我说感受的话,我现在才深深知道感恩,感恩关心培养我的领导,感恩朝夕相处的战友。感谢工兵营,感谢五三七团,感谢“临汾旅”!
这里是我成长的沃土,是我创作《年华》的宝贵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