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头条欢迎您

乡野葱茏(外二首)
韩辉升
老家的山阳或山阴田里或田外
房前或屋后垄背或垄沟以及大凌河滩涂上
遍布蒺藜、苍耳、刺菜、三叶草、毛毛草
那蒺藜,小时候还好
长大了浑身是刺
谁都远远躲着
苍耳刺在果,刺菜刺在叶
虽说扎谁谁疼,其实为了自保
葱兰、非兰、红蓼
酸不溜、彩叶草、夏枯草随风飘摇
看那红蓼最可爱
细溜溜身条儿
穿着花袄
见谁都是微微笑
有这么个女儿多好
说这话的是我大伯
听上去一股酸不溜的味道
他有三个不听话的儿子
一直为了没有女儿苦恼
夏枯草不可理喻
本该繁茂的时节
它却枯了
其实这样的人也有不少
峥嵘岁月中自己把自己打倒
经常入诗的蒲公英,我们管它叫婆婆丁
看到它就想起奶奶为我补裤子,那补丁一块连一块
从裤腰直到裤脚
野韭菜、小山蒜,比畦子里种的家韭家蒜
更有味道
臭牡丹、闹眼花
苦麻子、反枝苋、风铃草随处可见
闹眼花八成真的闹眼睛
不知啥时摸了它,手没洗净
上小学那几年视力不好
日子太甜了也腻人
不妨薅一把苦麻菜嚼嚼
风铃草不声不响
以意象的形式随风摇着
蒲棒、芦苇和白茅也长了不少
那地梢瓜也叫老鸹瓢
它汁液的滋味比羊奶还好
灰灰菜、苣买菜,百轧不死的车前草
牵牛花上树爬墙吹喇叭
那调调儿听上去乱七八糟
细辛细、黄花黄,打碗花光听名字就犯忌
饭碗子没了怎得了,千万不能再留着
有黄芪
有远志
还有桔梗银线草
满山遍野是青蒿
刨根问底才能尝到甜头的叫甘草
这些都是不错的药
最不靠谱的就是灯笼花
晚上不发光
白天用不到
还有好多叫不上名记不住名的野菜野花和野草
野就是野,野得雨来疯长
旱也不焦
野得霸气野得逍遥辱不惊宠不骄
锄铲
镰割
手采
猪拱
驴咬
车轧
马嚼
爱也罢恨也罢
除也罢留也好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听说它们大多数依然在老家生长
依然生长得挺好
我也曾是其中一员
乡亲们称作猪毛菜,学名叫风滚草
当年一阵风
把我刮到了这个城市一角
一旦想家了
便刮起自己往回跑
《春风十里》
布谷声声
春风十里
一里葵花
这是在种寓意
也是在种希冀
那花
每一朵都像太阳
团团圆圆、自带光芒
灿烂无比
每一朵都向太阳
日里夜里,目标不移
那籽
颗颗满
粒粒香
分明就是咱老百姓的日子
二里大豆
这作物古时候叫菽
咱中国正是原产地
谁曾想,让美国转基因弄的有些变异
咱要把它种回原来的样子
就喜欢这种中国味道
不在乎产量高低
三里谷子
这是在种乡愁
这是在种记忆
也是为网红们种一片打卡地
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它炭化的实物
坐月子的人少不了这生奶催奶的东西
仅凭那油汪汪的米汤就足以令人垂涎
何况还有小米加步枪的革命故事
四里玉米
这是农民最喜爱的作物
普通如农民
廉价如农民
皮实如农民
本分如农民
身直有节,却不空虚
颗颗籽粒团结在一条轴心上
紧密而有序
种下玉米就是种下了踏实
国家的粮仓和百姓的肚子都需要玉米垫底
布谷声声急
春风十里绿
《乡谣》
桃花、李花、杏花、荷花、辽梅花、荊条花,每种花都应时应季绽开
十万个蓇朵
至少有九万九千九百只蜜蜂等待
一只只白蝶彩蝶
也不肯置身事外
牛在棚,猪在圈
羊被挤奶
蹓跶鸡房前屋后
红苹果山里山外
虽然低声细语、书生作派
那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
依然人人崇拜
看到了吧,说来就来
刚刚脱贫的铁柱子
每天都要领着刚刚娶来的新媳妇到处显摆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撒下的是谷子
绝不会长出小麦
既然怀孕了
不管是明媒正娶,还是暗结珠胎
迟早都会显怀
走东
走西
闯南
闯北
无论混得是好是坏
看哪个小犊子
过年的时候
敢不回来
卖瓜
卖果
卖阳光味的小米
卖大棚产的蔬菜
哪个丫头胆敢卖笑卖身
非把她大卸八块
该种的种
该栽的栽
该收的时候别耽误
该储的好好储起来
谁也别说自己有多大能耐
还不是赶上了新的时代
作者简介:韩辉升,蒙古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曾被称为辽宁诗坛“短跑名将”。作品见诸《诗刊》《星星》《鸭绿江》《天津文学》《诗潮》《新华文摘》等文学期刊。迄今已出版诗集8部,两次获得“辽宁文学奖”,两次获得“《鸭绿江》作品奖”。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成东
编委:王明生/翁德云
审稿:陈其昌/赵贤龙/万俊卿/燕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田佳丽/袁嘉敏/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陈东/雯萱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