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术业有专攻 何必去种豆
——由陶渊明想起/开明
陶渊明算得上江西第一文豪,在学而优则仕的那个时代,应该给他个大官当当才是,无奈几次入仕几回致仕。
老先生于是隐居南山,从事农耕,算不上华丽转身,绝对是不得已而为之,且看收获即可:种豆南山下,种得如何?草盛豆苗稀,就这水平!可他并没偷懒,晨兴理荒秽,带月扛锄归,如此早出晚归,不见效益呀。我说了别不爱听,人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乞浆得酒,你呀,种豆得草,摧志屈道,糟蹋了那一片沃土,浪费了那一把豆籽。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是那个料,就别勉为其难了,别以为农活没技术含量,这活不好耍,别去种豆了,还是乖乖地研你的墨写你的字当你的文人去吧。
当然,文字也不好玩,不是谁谁谁都能玩的,作家需用作品说话,没有格局就没有结局,没有品位哪来作品,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半桶水晃荡的、一知半解的、不懂严谨的、不尊崇文字的、沽名钓誉的、哗众取宠的、滥竽充数的、希旨承颜的、假誉驰名的人,将肉麻当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把平台当垃圾桶,平原督邮尘饭涂羹啥啥啥的都往里面塞,淫文字,脏文坛,污眼目,坏传统。低俗庸俗媚俗横行,污泥浊水臭气泛滥,有人归纳了三件怪事,“批判会上无好人,追悼会上无坏人,文艺界里掌声一片”。
著名文学评论家闫纲说得好,文人需要真才实学,写文章需要真材实料,好比母鸡下蛋,肚里有才能下,没有硬往外挤,挤出的不是蛋,而是一坨屎。
近日,俄乌战事骤起,全球关注。那个可悲可怜可憎的喜剧先生,在原来的舞台上献媚扮丑赢得鲜花掌声和粉丝,好好的你就坚守呗,怎么移位换台了呢?难道是乌国无人?也许是小丑爱闹腾的本性,他用原来的演技献媚扮丑于国际,真的成了更大的角色,但是由喜剧到闹剧再到悲剧,这个角色不好玩,试问明天会怎样?没见地者别急着发声,终究此战不似越战。“下跪”可以当上总统,但“下跪”得不到西方的青睐,获得更多的是嗤笑,强军卫国佑民,这才是正道。我只能说一句:“小丑,你站错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