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好问和梯门的交集》
口高军(山东诗人)
一首《摸鱼儿•雁丘词》让他流芳百世,一句经典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让他千古流传。他,就是元好问。
查阅资料可知,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一生写诗5000多首,现存1388首,词今存384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有着与杜甫相提并论的傲气,有过“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的诗句,在金元之际颇负盛名,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等。
据《东平历史文化论集》中记载,元好问一生仕途坎坷,金亡后,与金之官员被羁管于山东聊城六年,结束囚徒生活后,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东平之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言蒙古上层和地方权要,劝勉其实行儒家仁政,保护中原文化,推进元蒙上层建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东平是金之重镇,蒙古南下,这里免遭战火,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繁荣,东平人才集一时之盛。元好问曾得到当时控制东平的严实父子部下行军千户赵天锡的照顾,被招为严实幕客,成为东平文化圈中的核心人物,曾先后八次到过东平。
据考证,元好问从公元1239年到公元1257年的十八年时间里,倾注大量心血收集资料和讲学,有
很大一部分时间居住生活在东平,他一直坚持著书立说,大兴儒学,办学培养人才,保护了一大批文学艺术人才,弘扬中原文化,用了
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州集》、《壬辰杂编》等著作,其中《中州集》收集诗词2116首,填补了金代的史学与文化空白,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53年的清明节,元好问召集朋友在人杰地灵的灵泉寺雅集,并留有诗文若干。灵泉寺位于今天的梯门镇境内西沟流村,这段文学史上的佳话,让元好问与梯门有了交集,厚植了梯门的文化底蕴。
2023年清明节前夕,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泰安市作协元曲研究委员会主任颜建国老师一行八人,会集灵泉寺遗址旁边的泉灵酒庄,举行了纪念元好问灵泉雅集770周年研讨会。中国元好问学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胡传志先生专门发来了贺信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