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对疾病的理解直接就是因果论?
身病,谁也不能幸免的,佛法中说人生有生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
佛法观察,平时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没有病的人,也无时不在病中。因人身的病,有从外界的物质上来的,从内在的精神上来的。从物质上来的是身病,从精神上来的是心病。
1、外形的身病
身体上的疾病,属于生理的,生理的机能不健全,或受到外界的事物袭击,以及自然界的水、火、风、霜等的侵犯,就会生起病来。平常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指的是乱说话会引起身体的疾病。
佛法说:身体为“五蕴身”,是从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合组而成的。色是属于物质方面的色法,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心法,由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集合,才有这个身体,才成为一个有知觉的人。
但组成色法的原质,是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地属坚性,如我们身体中的骨节皮肉;水属湿性,如身体循流的血液;火属暖性,如身体中的温暖热度;风属动性,如身体中的气息呼吸。所以说离了四大的缘合,便没有了这具身体。
但身体既由四大合成,在四大之中如有一大失调,即觉百病丛生,如筋骨痛,即地大失调,血液中毒,即水大失调,热度高,即火大失调,气喘即风大失调,这都是身体上的病痛。
现代以来,我们身体上的痛,在医学上开始有了特定的名词。如脑有脑病,很多人死于脑充血。肺有肺病,胃有胃病,心有心脏病等,亦是一样。
2、内在的心病
心灵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属于心理的。普通心理学上,亦说到我们人在精神上受刺激,或因他种疾病,会闹出许多神志病来;在佛法中的唯识学上,把我们精神心理上生出来的病,分析得比普通心理学更为清楚。这种心理上的病,换句话说就是烦恼病,分两类。
1、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疑、恶见。
2、随烦恼有二十种:忿、恨、恼、覆、诳、谄、骄、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这二十种,都是随逐贪等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所以叫做“随烦恼”。
3、如何调理身心疾病?
对于生理的或心理的病,应该怎样来疗治呢?从佛法讲,可以“物药”与“法药”来疗治,即以物药来调理身体上所生起的病,以法药来调理心理上生起的病。
其理如下:
以物药治身病:
物药的来源,是从植物、动物、矿物中采取的。
以法药治心病:
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说心药能完全调理好心病,是有问题的,只不过是把一个正确的认知,传递告诉了他。
心药不能治心病,同时药物亦不能治愈心理上的病,所以要治愈人生心理上的病,必须用佛法的法药。
法药种类,不出经、律、论。它里面所诠显的理法,是五戒、十善、五乘、三乘、一乘。这些佛法,像医生开制的药方,是明显的方法。
可以研究的显教,还有一种陀罗尼的秘方,是属于密教的咒语,不须研究了解它的意义,只要你诚肯心地照梵音持诵,亦可治愈你的毛病。
人类心理上的贪瞋痴等根本的烦恼病,须依佛法的五戒、十善、戒定慧等法药,才可治愈,世间的学说,多不能疗治人类这种根本的绝症。
一个人若缺乏健全的心理,也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何况已经有病的人,那不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自然愈加痛苦。
佛法都说众生都在病态中,是指的“业障病”。不论身病或心病,都是从罪业的因缘而起的,这些罪业的造成,亦由于贪瞋痴等根本烦恼,故要彻底澄清病源及因果,亦须先截断贪瞋痴的毒瘤,才会走向真实康复的道路。
佛法已是耳闻能熟,其实说佛法可以治病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多人是存在误解的。下面我就来说说佛法可以治病的道理。
佛法来说,它告诉我们一切的万物是又地、水、火、风基本四大组成。
这非常类似于咱们中医的五行学说,佛法里所说的这个地大说的就是皮肤、筋骨、筋肉,而水大是说的是身体中主要以血液为主的水,而火大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在身体的恒温,风大说的是呼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练习气功的常识,一个练气功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他发的力是需要用气的,如果没有这个气,他是发不出力的。
就好像排便的时候一样,你在用力的一刹那,口鼻是闭合的,需要保证不漏气的,一旦漏气这个力是发不出来的。
在身体里的聚散是又你的意念来引导的,也就是说力发由气、气行赖念动。按照佛法里说的能够安稳内心的时候,这个气是柔和的,不乱动的。气一旦乱动,体内的这个四大循环就会乱没有一个规律,根本是因为你的心念乱了。
像很多的血栓患者,最忌讳的就是大喜大悲,大喜大悲就是心念得不稳定,心念不稳定,气就会乱,气乱了以后体内的血液循环是一种乱象。
好像念佛一样,很多人不懂得念佛的根本,念佛的根本就是让心静下,让你不再执著,远离三毒,是念佛在身体上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深入的去念佛,要学会在念佛的时候让身体有微微的震动,因为这个震动可以调和四大,按照中医说,可以疏通你的经络气血。
佛法让我们清净内心,对于一切的顶级中医奇才周伯良
谈:佛法是如何看待身病的因果?
佛法对疾病的理解直接就是因果论?
身病,谁也不能幸免的,佛法中说人生有生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
佛法观察,平时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没有病的人,也无时不在病中。因人身的病,有从外界的物质上来的,从内在的精神上来的。从物质上来的是身病,从精神上来的是心病。
1、外形的身病
身体上的疾病,属于生理的,生理的机能不健全,或受到外界的事物袭击,以及自然界的水、火、风、霜等的侵犯,就会生起病来。平常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指的是乱说话会引起身体的疾病。
佛法说:身体为“五蕴身”,是从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合组而成的。色是属于物质方面的色法,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心法,由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集合,才有这个身体,才成为一个有知觉的人。
但组成色法的原质,是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地属坚性,如我们身体中的骨节皮肉;水属湿性,如身体循流的血液;火属暖性,如身体中的温暖热度;风属动性,如身体中的气息呼吸。所以说离了四大的缘合,便没有了这具身体。
但身体既由四大合成,在四大之中如有一大失调,即觉百病丛生,如筋骨痛,即地大失调,血液中毒,即水大失调,热度高,即火大失调,气喘即风大失调,这都是身体上的病痛。
现代以来,我们身体上的痛,在医学上开始有了特定的名词。如脑有脑病,很多人死于脑充血。肺有肺病,胃有胃病,心有心脏病等,亦是一样。
2、内在的心病
心灵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属于心理的。普通心理学上,亦说到我们人在精神上受刺激,或因他种疾病,会闹出许多神志病来;在佛法中的唯识学上,把我们精神心理上生出来的病,分析得比普通心理学更为清楚。这种心理上的病,换句话说就是烦恼病,分两类。
1、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疑、恶见。
2、随烦恼有二十种:忿、恨、恼、覆、诳、谄、骄、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这二十种,都是随逐贪等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所以叫做“随烦恼”。
3、如何调理身心疾病?
对于生理的或心理的病,应该怎样来疗治呢?从佛法讲,可以“物药”与“法药”来疗治,即以物药来调理身体上所生起的病,以法药来调理心理上生起的病。
其理如下:
以物药治身病:
物药的来源,是从植物、动物、矿物中采取的。
以法药治心病:
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