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湖畔好摄雕
文/刘新华
白尾海雕一向是鹰中之英,雕中之俊,属于濒危鸟类,十分稀少,难得一见。全世界只有日本北海道因其环境气候适宜成为白尾海雕的理想栖息之所,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是它们最为活跃之时,吸引着众多影友纷纷前往拍摄。每当看到摄雕英雄们的得意杰作都令我心驰神往,艳羡不已,几次要去,阴差阳错都未成行,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一定要拍到白尾海雕成了我念念不忘的强烈夙愿。
白尾海雕拍不到,可以拍金雕,金雕也是鹰中翘楚,同样少见。前两年在吉林市鹰屯和大庆市林甸拍过两次,但那是人工驯养的,既少得可怜,仅一两只,又缺少原始的野性,场面上还画地为牢。我虽拍了一些,但挑不出几张让我满意的大片,只有再等机会了。
从前年开始,有珲春的影友在其家乡敬信镇六道泡子村附近的龙山湖上偶然发现几只由日本北海道过来的白尾海雕,只是距离太远,大“炮”都不易够到,但总算抓到了踪影。这就使广大影友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去年又多了几只,并且又向大坝上靠近了一些,影友投以食物,它们有时也飞过来叼食,给了影友百米左右距离的拍摄机会,因而有了较为清晰的白尾海雕的标准照,可谓是渐入佳境。
敬信镇地处中俄朝边境,防川景区就在其内,向有鸡鸣三国之称。周围群山环绕,中间是宽阔平坦的小平原,平原内河泡遍布,有圈河和九道互相连贯的泡子,构成典型的湿地沼泽环境。阡陌纵横,稻田连片,堪称塞外江南,鱼米之乡。每年大雁回归,这里是必经的重要驿站,广阔的冰雪湖面上,连绵的林木繁密的群山上,辽阔湛蓝的天空上布满了或飞翔或栖息或大群或小帮的大雁。它们在这里集结、整编、休养、留连,集群若黑云压城,鸣叫若海潮汹涌,飞翔若搭箭之弓,排列成秩序井然的一字和人字。清晨一轮红日喷薄升起,它们一飞而起,雁阵排空,何止千万,蔚成奇观。近几年每年3月22日浑春市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赏雁节仪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人们对鸟类的关爱和保护,使其成为各种鸟类的避风港和世外桃源。这里距北海道不远,鸟类无国界,珍稀的白尾海雕也看好了它,开辟了新的生存基地。
天遂雕愿,雕遂人愿,今年来的更多,超过前两年的总和,而且还在与日俱增。得到影友的佳讯,我便于3月10日急切地前往,下午5时,夕阳西下,当我站在龙山湖大坝上时,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几只白尾海雕的绰绰身影!
3月11日(周五),我们早上5点30分赶到坝上,已有两个车先到了,长春网名叫“自动档”的影友正在这里,他已连续拍了好几天了,我们的车挨着他的车停在大坝上的慢弯处,这里是最好的拍摄位置。这时半轮红日在东边山上吐红,天空渐亮,晨风习习,略显寒冷。我并不在意宏大的雁阵、汹涌的雁潮,而是刻意搜寻昨晚见到的那几只白尾海雕。在靠坝不远的湖冰上投好鸡骨架和鲤鱼,然后上车,摇下车窗玻璃,调好相机,试好镜头,炮身架到窗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白尾海雕啊,来吧!向整个湖面和对岸望去,近处是喧嚷的红嘴海鸥,远处是黑压压的雁群,仔细寻觅,才发现湖心和更远处有十几个黑影,说是成群却很疏落,兀自在那里不肯轻动。我只能内心企盼,耐心等待。它们虽对我们敬而远之,却越聚越多,我拿起望远镜逐一清点,啊,一共34只!昨天还不是这么多,真是太棒了!白尾海雕的机敏超过大雁,更非红嘴鸥所能比。红嘴鸥就好比它们的哨兵和先遣队,再加上乌鸦这些乌合之众杂牌军,都争相进食又全都平安无事。在白尾海雕那火眼金睛里,我们是友好的“摄手”,并不是恐怖的猎手。这时已是上午9点20分了,它们终于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先遣队靠近了,第一只起飞,盘旋,滑翔,降落,群鸥一哄而起,忙不迭地避让。先来者优先享用美食,受第一只影响,白尾海雕们这才接二连三地飞来。它们有的直奔猎物,用金钩一般的利爪抓起即飞到远处安全地带;有的胆大一点儿的便就地啄食;有的赶来争食,上演一场夺食大战,但一两个回合就见分晓,胜者独食,败者靠边;也有的先不争食,蹲立在那里观察等待。它们离我们的最近距离也得在50米开外,一般都在八九十米,这就非常难得了!镜头中仔细观赏,果然名不虚传,真叫一个英俊!高大的体形,褐色的羽毛,金黄的弯钩利嘴,金黄的铁打的利爪,溜圆极亮的金睛,更加上展开的根根如同雪扇的白尾,一展翅,一迈爪,一昂首,一侧身,气宇轩昂,顾盼生辉,有形有神,有风有度,有威有范儿,真无愧为雄鹰,令人百看不厌,拍案叫绝,拍案惊奇。不过在这里无案可拍,也无工夫拍案,我只顾尽情拍摄了,唯恐稍纵即逝,坐失良机。好在它们体型伟岸,动作优雅,不急不躁,给了我充分的拍摄时机。我观察,它们动作有时,饮食有节,很有规律,大体上每天行动三次,仿佛我们的一日三餐。中午12点它们活动一次,下午4点多点又活跃一次。这两次我都当即抓住时机,一阵嚓嚓嚓、咔咔咔,那种快感,那种兴奋劲儿真是无可形容,无与伦比!有了这次拍摄,日本北海道可以不必去了,鹰屯、林甸所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龙山湖畔我要连续拍摄,明天来,后天还来,只要有白尾海雕我就不想走了,我愿与它终身为友。我的心早已化作白尾海雕,与它一起高傲地飞翔,奋勇地搏击!
好事成双,喜上加喜!3月12日,我又拍到了虎头海雕,而且是三只,还是近距离,这真是天赐我也!前几天影友们仅发现一只,还是远远的,千呼万唤就是不靠近,可望而不可及,更不可拍,只能抱憾而返!虎头海雕,听听名字就足以令人神往!它是白尾海雕的近亲,更为珍稀,也更加雄壮,比白尾海雕体形更大,毛色稍深,虎形鹰头更显威猛,强劲的翅膀上部一道雪白,粗壮的双腿两柱雪白,后腹至尾大片雪白,异常耀眼、亮丽!它们在三十多只白尾海雕群中就像是来到亲戚家中作客,又像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样的姑表、姨表兄弟姐妹。好景不长,盛筵难再,虎头海雕只眷顾了我们这一次,此后接连两天就再也拍不到了。好像是为了不让我们绝望,它们又留下了一只,但又从不靠近我们,如同月宫嫦娥,可望而不可即,如同清塘荷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世界十大猛禽排名,白尾海雕第二,虎头海雕第六,金雕第九,十大我拍到三大,你说,我该满足还是不满足呢?我永远处于知足知不足之中。
2016—6—19

作者简介:
刘新华,男,汉族,1958年2月生,吉林省长岭县人。1979年8月白城师专中文系毕业,1985年7月东北师大中文系(函授)毕业,1998年东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曾任长岭三中、松原实验高中校长,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曾获吉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首批科研型名校长、省管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在国省级专业报刊、出版社发表论文等文章30余篇,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业余创作大量散文、旧体诗、楹联等,代表作有《忆昔无知莽少年》《人才林赋》《冰湖观鱼》《咏代钦塔拉五角枫》等,平生所作收入《大道不倦——刘新华自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