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重庆印象 铭记辉煌记忆
——品读”70年春华秋实:我与重庆日报征文活动”一等奖《重走》一文有感
雷学刚
《重庆日报》2022年12 月24日公布了由该报主办的”70年春花秋实——我与重庆日报”有奖征文名单,全国各地共有300余人参加了这次征文活动,征文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原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现重庆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勇教授创作的《重走》一文摘取本次征文活动一等奖桂冠。
周勇教授不仅是我敬仰的老领导,也是我的人生导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古人云,文品如人品,文如其人。周勇教授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之人,也是格局大气、志存高远之人,更是低调务实、德艺双馨之人。因此,我始终以他为我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典范。欣赏崇拜一个人,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内涵气质。周勇教授二者皆具,他是值得我和更多人如去学习和尊敬的长者,他的作品是值得去品读和鉴赏的标杆。源于此,昨晚,我一气呵成地品读了周勇教授的获奖作品《重走》。
品读《重走》一文,宛如品香茗,犹如坐春风,恰似饮佳酿,让我穿过时光隧道,开启尘封已久的记忆,许多美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重走》一文娓娓道来,给人以清新扑面的画面感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带入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强烈感染力;给人以湖广底蕴、楚风渝韵、巴蜀新韵、巴渝情韵、中华神韵的强大冲击力;无论是《重走》一文 的 艺术感染力,或是《重走》一文的情感冲击力,都均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周勇教授作品一贯的立意高远、恢弘大气、思想深邃、意境唯美、梅骨兰风、雅俗共赏。
《重走》一文之所以能在全国300余篇征文中脱颖而出并荣获一等奖,关键在于他心怀家国情怀、文风清新朴实、紧扣时代脉搏、高扬时代主旋律。《重走》一文彰显了作者始终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情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仕途一时荣,文章千古好。”的人生信条和处世之道。
《重走》一文与作者过去创作的《江山红叶》和《金佛杜鹃》等作品一样,字字珠玑,句句精到,段段走心,篇篇入魂,每每品读,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品读《重走》一文,让我更加懂得”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深刻内涵。过去的经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把过去的经历用隽永且带温度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最美的时代记忆与灵魂陪伴。
《重走》一文给予我最深刻的启迪和感悟:一个人只有始终心怀对党、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时刻牢记新时期宣传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守正创新;只有不断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性、赋予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才能做到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只有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只有真心爱人民,真情真意报效祖国,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
《重走》一文是一篇有开阔视野、匠心独运、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作品;是一篇有温度、带露珠、接地气、吐芬芳的时代精品,是一篇讴歌时代、赞扬人民、歌颂祖国壮丽辉煌的优秀作品。我们这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催人奋进的新时代,需要有更多《重走》一样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作品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坚定我们的信仰、记住我们的乡愁、见证我们的辉煌、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人民,这是我们文学创作的基本方向和最终目标,也是我们文学创作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每一个文学创作者永恒的使命和责任!
雷学刚,土家族,作家,诗人,教授,研究员,当代文化传播研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