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落孙山又东山再起
冯喆
那年高考,我名落孙山了,如果我“认输”,我的人生轨迹,肯定得改写,也早“泯然众人”了!

我是1965年上小学,1976年高中毕业,十年“文革”,都让我摊上了。
那时,我家穷得掉渣,父母把拔掉穷根的愿望,寄托在我身上,想让我走出农村,脱离农业,摘掉农民帽子。

1977年恢复了高考,继续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尽管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去了,尽管高考各科命题不难,尽管我在当年的高中生中,算是优秀者,尽管我报考的大学,并不是一流大学,1977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没发到我手里。

也许是我“不知道自己吃几个干粮”,报考的大学还是高了;也许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也许是监考老师太严,我没能“参考”上同位考生的答卷;也许是当时国家招的大学生太少了,也许是……总之,那年高考,我落榜了!

痛苦、自责、怨天尤人、闭门谢客,苦苦挣扎了将近两个月的我,终于开始重新认识自我。

我默默地调整好自己,站起来掩埋掉悲伤和眼泪,走出家门,去拜访村里那个属于“老三届”的,市三中毕业的高材生汝林叔。他帮我分析了当时的高考形势,分析了我的家庭现实,考量了我的文化程度,然后,建议我降低标准,明年改考中专,这个“先考中专,先端饭碗,站稳脚跟,以利再战”的大政方针,让我顿开茅塞,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说实话,那年高考,我如果“认输”了,我恐怕连个媳妇也娶不上!更别谈改变自己命运。
方向明确了,公社教育组招考民办教师的简章也下发了,我报名参加了招收考试,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1978年,我被公社教育组选拔为一所联中的民办教师。

为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当年也是拼了。在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和联中其他要参加中考的老师一起互相学习探讨,共同攻克复习难题。熬到半夜成了家常便饭;一本上百页的《中考时事政治复习题》一个不拉的全部背了下来;解代数几何题的草稿纸,摞起来有一桌子高;为了弄懂一个化学方程式,一个物理力学电学光学问题,几次跑到母校,向老师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的中考,我以超出录取分数线23分的成绩,政审合格,被师范录取,毕业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四年后,我又考取了教育部下属的成人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