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心态 不再纠结
上周末,女儿从学校放假回来,我问她近期在学校学习之余,与同学关系处理得如何,她说大多数同学都是“点头之交”,少数玩得来的同学相处还可以,但有个别同学不好打交道。有时候偶尔一句话、一个动作,没有取得其欢心,他们就会计较,任凭你怎么解释,他们也会耿耿于怀,甚至背后造谣中伤。
由于我也是一个“闷葫芦”,平时很少主动交朋友,在单位工作之余,愿意在办公室或房间写写“豆腐块”,也很少到同事或领导那里串门,所以我只有劝导她遇到不被理解时,学会宽容,让时间去验证一切。
做人要将心比心,做事要懂得换位思考。其实,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有过不理解别人所作所为的经历,所以,不被别人理解也正常。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站的角度也不一样,而且“三观”也有区别,以致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致,那是必然的。这好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当双方发生矛盾,彼此会各执一词。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对头。我们的所作所为,对方不理解,我们没必要非要去争辩,因为争赢了道理,输掉了感情;争赢了体面,冲淡了友情。很多事情,与其当面分出胜负,不如让时间去证明一切,相信时间长了,慢慢就会被理解。
有一句名言: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每当不被理解时,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尽管放下心来,不用解释,问心无愧就行了;如果自己所做的确实欠缺思考,触犯了对方的利益或者让对方有疑问,那么别人不理解,也是应该的。
心乱一切乱,表现不积极,精神萎靡;心安一切安,能够抓到事情的关键点,一切烦恼都会迎刃而解。生活本来就是喜忧参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当不被别人理解时,尤其对方是自己在乎的人,与其纠结痛苦,当面解释清楚,不如静下心来,从自身找原因,不断修正自己片面的想法看法、欠妥的言辞、错误的行为,那么坏事往往变成了好事,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尴尬的人际交往场面。
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学会宽容、谅解、不辩,或许能赢得更多更好的人缘,因为心态放宽了,事情也就顺了,幸福成功才会不请自来,快乐或许还会加倍。
作者 王剑 ,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 东晚报》《黄冈周刊》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