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诗人庄毅生万里长城十三关十三韵

山海关一东 黄崖关九青 居庸关二冬 紫荊关八庚 倒马关四支 平型关十一尤 偏头关十五删 雁门关十三元 娘子关五微 杀虎口关 一先 嘉峪关十四寒 阳关七阳 玉门关七虞 函谷关十五删

第一关 山海关 一东
枕山襟水起辽东,横亘蓟京气势雄。
万里长城驼卧月,大洋交汇马嘶风。
孟姜涔泪墙垣倒,秦帝图谋霸业空。
言说金汤终是幻,遥看夕照海天红。
注: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第二关 黄崖关 九青
水陆要冲崖作屏,长城缩影典为型。
禄山北筑称雄武,戚氏新防显俊灵。
东有危岩当蔽障,西依峭壁立轩庭。
迷魂八卦真奇绝,擅入无踪化渺冥。
注: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556年)。唐代安禄山在这里驻扎其精锐部队雄武军,称雄武城。明代戚继光为蓟辽总兵,镇守蓟州16年,期间重修了黄崖关,建立了设施完备的防御工程体系。
第三关 居庸关 二冬
自叹浮萍不系踪,春风一路到居庸。
西山夹峙夸天险,巨涧飞流响警钟.
南口塞垣峰脊挺,蓟门护卫堞墩重。
吾今立马雕弓挽,剑气森森荡我胸。
注: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得名,始自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第四关 紫荊关 八庚
一夫守隘万夫惊,关筑高岑号紫荆。
百转峰峦难觅路,千盘草木尽皆兵。
燕山血染杀声喑,易水歌悲耳际鸣。
带砺河川回望处,硝烟飞散野云平。
注: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形势险要。有赞曰:“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屹然为畿辅保障。河山带砺"。
第五关 倒马关 四支
十八盘山岖且欹,马为之倒世惊奇。
群峰剑指成屏障,唐水波翻作秉持。
深涧曾流辽将血,丰功应觐六郎碑。
边都巡检怀柔远,淚盡心摧君豈知?
注:倒马关在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而得名。关城背靠唐河。东南为险要的十八盘岭。杨延昭(杨六郎)在边防镇守20余年,时为保州(今河北保定)边都巡检使,辽兵甚为畏惧,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上建有"六郎碑",称颂杨六郎威镇边关的不朽业绩。
第六关 平型关 十一尤
黄河东渡策良筹,一扫颓兵满目羞。
两侧包抄成口袋,居中截击运机谋,
刀锋所至龙威振,剑影横天虎塞留。
关隘巍巍曾作证,英雄气慨壮神州。
注: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地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
第七关 偏头关 十五删
西伏东昂仰首看,太行赤岭北南环。
氤氲紫塞崖千仞,缓急黄河水一湾。
衢道直通沙碛外,角楼巍耸朔云间。
头偏御敌厥犹正,历代硝烟岂有闲?
注:偏头关,位于山西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
第八关 雁门关 十三元
赤岭崔嵬紫霭屯,巨砖叠砌耸乾坤。
琵琶出塞悲声切,汉骑纵横敌断魂。
饮马穿云归地利,鏖兵点将气昂轩。
三边据守凭天险,九塞为雄说雁门。
注:雁门关,地处于山西代县县雁门山,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
有感于杨家镇守此边关三代
旗捲危楼鸣镝弦,雁门城外绝人廛。至今犹忆杨家将,昭日忠贞亘古传。
有感于杨业兵败撞李陵碑亡明志
大雪满刀弓,援兵鸟道穷。李陵碑下死,痛失老英雄。
第九关 娘子关 五微
双峰鎜踞沐晴晖,娘子雄关耸翠微。
晋冀要冲连广漠,夫人据险筑坚围。
出征巾帼悲歌壮,争战偏师鼓角威。
燕赵由来慷慨甚,红旗漫卷凯旋归。
注: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唐高祖的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军在此驻扎、守卫,故名娘子关。
第十关 杀虎口关 一先
重冈古塞两千年,九镇要冲铁壁坚。
内拱神京连朔野,外裁大漠接蒙川。
晋商互市翻如梦,西口移民已似烟。
此日雄关成景点,庶黎共享太平天。
注:杀虎口关扼三关而控九镇,内拱神京,外控大漠,实三晋之要冲,北门之扃钥。晋商互市、官设税卡、走西口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第十一关 嘉峪关 十四寒
兵至祁连不息鞍。战云簇簇尽斑斕。
边关钥锁箫笳噎,雪岭冰凝刁斗寒。
紫塞轮台征腐恶,皇京宫树可安磐。
霜蹄难举惊高峻,徒使番王勒马叹。
注:嘉峪关关城在陕西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第十二关 玉门关 七虞
丝路荒烟古道迂,无边翰海漫尘途。
云衔野漠千山绝,日近荒郊百草枯。
战骨已湮沙土没,墙垣渐逐陇丘芜。
张骞过处蹄痕老,新貌还须神笔濡。
注:玉门关,相传著名的"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据考,唐代诗人描写的玉门关在今陕西安西县双塔堡,遗址已难辨认。
第十三关 阳关 七阳
黄尘覆野北风狂,西出阳关景寂荒。
溟月一弯家万里,清音三叠泪千行。
疆侵古道惊胡马,边战征人恋柳杨。
烽火台前河断水,云寒紫塞证苍茫。
注:“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笔下的阳关究竟在哪里?还是一个谜。现在的阳关遗址(陕西寿昌县附近)仅剩下矗立在小山丘上的一座烽火台而已。

作者简介:
庄毅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顾问,深圳市长青诗社顾问,全球汉诗总会深圳分会荣誉会长,《鹏城汉风》主编。

万里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长城。
地理位置:中国北方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长度:21196.18千米。
建造时间:西周至清
价值:世界文化遗产
荣誉: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适宜游玩季节:春夏秋为宜。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区域:华北、西北、华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