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中医奇才周伯良
谈:佛家对身病的定量
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4大痛苦之一。
依佛法观察人生,平时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没有病的人,也无时不在病中。
因人生的病,有从外界的物质上来的,有从内在的精神上来的。从物质上来的是身病,从精神上来的是心病。
1、外形的身病
身体上的疾病,属于生理的,生理的机能不健全,或受到外界的偏气袭击,以及自然界的水、火、风、霜等的侵犯,就会生起病来。平常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指的是乱说话,最能引起身体上的疾病。
佛法说我们的身体为“五蕴身”,是从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合组而成的。色是属于物质方面的色法,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心法,由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集合,才有这个身体,才成为一个有知觉的人。
但组成色法的原质,是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地属坚性,如我们身体中的骨节皮肉;水属湿性,如身体循流的血液;火属暖性,如身体中的温暖热度;风属动性,如身体中的气息呼吸。所以说离了四大的缘合,便没有了这具身体。
但身体既由四大合成,在四大之中如有一大失调,即觉百病丛生,如筋骨痛,即地大失调,血液中毒,即水大失调,热度高,即火大失调,气喘即风大失调,这都是身体上的病痛。
2、内在的心病
这是心灵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属于心理的。普通心理学上,亦说到我们人在精神上受刺激,或因他种疾病,会闹出许多精神病来;佛法中的唯识学上,把精神心理上生出来的病,分析得比普通心理学更为清楚。这种心理上的病,就是烦恼病。
1、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疑、恶见。
2、随烦恼有二十种:忿、恨、恼、覆、诳、谄、骄、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这二十种,都是随逐贪等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所以叫做“随烦恼”。这些烦恼都是从我们心理不正常而生起的毛病,亦可以叫它做心病。
3、如何解决身心疾病?
对于生理的或心理的病,应该怎样来治疗呢?从佛法讲,可以“物药”与“法药”来疗治,即以物药来治身体上所生起的病,以法药来治心理上生起的病,方法如下:
1,以物药治身病:
普通物药的来源,是从植物、动物、矿物中采取的,如西药多采动物的精血液体,矿物的元素以及植物都可以治病;病都可把它治好,即如三期肺痨,有办法医好。
2,
以法药治心病:
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说心药能完全治好心病,是有问题的。
心药不能治心病,同时药物亦不能治愈心理上的病,所以要治愈人生心理上的病,必须用佛法的法药了。
法药的种类,不出经、律、论。它里面所诠显的理法,是五戒、十善、五乘、三乘、一乘。这些佛法,好像医生开制的药方,是可见的方法。
像前面所讲的,人类心理上的贪瞋痴等根本的烦恼病,须依佛法的五戒、十善、戒定慧等法药,才可治愈,世间的学说,多不能疗治人类这种根本的症结。
人若缺乏健全的心理,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何况已经有病的人,那不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自然愈加痛苦了!
况且现在病患者,看来似与战争没有关系,实则直接间接,多数还是受了战争的影响,从生活挣扎的饥饿线上引起病来,有从精神上受到某种抗拒影响而生起病。
减少疾病的痛苦,先要消灭祸乱,而祸乱的根本,又多是从人类贪瞋痴等心病而起,因此唯有依佛教的法药来医治贪瞋痴等心病,才是正本清源的救济法,世间的物药治病,不过是治标的方法而已。
佛教每说众生都是在病态中,是指的“业障病”。不论身病或心病,都是从罪业的因缘而起的,这些罪业的造成,亦由于贪瞋痴等根本烦恼,故要彻底澄清病源,亦须先截断贪瞋痴的毒流,才会走向真实康健的道路。
4、鬼神作乱”引起的疾病
大家口中所谓“迷信”,这些疾病却确确实实存在,相信很多身边人或家里人都遇到过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的疾病。
比如很多人心脏不舒服或者呼吸不畅,到处求医,到了医院医生对病因也说不清道不明,做一系列的检查也没什么大的毛病,于是回家静养,但还是不见好,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类疾病,多是由于“鬼道”众生而致,根源是宿世的业力在这一世有因缘得以显现的缘故。
佛总结了六种人类生病的原因:1,四大不顺故病;,2,饮食不节故病;,3,坐禅不调故病;,4,鬼神得故病;,5,魔所为故病;,6,业起故病。,
所有这些病因中,佛教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心意识,正是由于我们心的无明妄想,颠倒执著、贪嗔痴毒炽盛,所以才导致我们的轮回无尽,生命残缺痛苦。
简单说,身体上的疾病,实际上都是由于内心的烦恼所引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当今的疫情,我们都知道是由吃野味导致的。那么想要吃的这种口腹之欲实则也是贪欲的一种,贪欲是人类烦恼中最为粗重的烦恼之一,所以说我们生病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我们内心的烦恼而生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