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董素印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政务办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某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1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邂逅石祥老师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孝敬父母任劳任怨;我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这首被誉为军旅情歌的《十五的月亮》,与其姐妹篇《望星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乡野军旅,这是军人丈夫唱给乡村妻子、乡野妻子唱给军旅丈夫的军旅情歌,唱出了丈夫对操持家务妻子的关心、军嫂对驻守边关丈夫的思念之情,不禁令人对献身国防的恩爱夫妇肃然起敬。
提起《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在那个年代可谓家喻户晓,尤其青壮年人群争相收听学唱,这也是我当年最喜欢并唱得最好的两首歌;可是,这两首歌曲的词作者却知之甚少,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石祥老师。在北京举办的“2023年中国当代文艺家创作论坛”上,我有幸邂逅了前来参加创作论坛开幕式的石祥老师,为我签名时,有机会与他作了简短交流。
石祥老师是行伍出生。1958年,他辞别了家乡清河县小屯中学教师岗位,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专业创作员,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专业作家,专业技术三级(军级),文学创作一级。他著作的歌词集《战斗的歌》《日月星》、配乐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和多部诗词等文学集,曾为驻香港部队创作军歌,为庆祝建国35周年大型纪录影片《国庆阅兵》和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大阅兵》撰稿并写解说词,多篇作品获军内外奖,《高举亚运火炬》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会歌并获全国传播奖。是一位有代表性的军旅诗人和歌词作家。
歌词《 十五的月亮》曾获解放军第二届文艺大奖、第一届当代青年喜爱的歌一等奖,很快风靡全国,传唱至今。这是第一首全国传唱的军旅情歌,歌词立意独特,旋律完美动情。
据石祥老师回忆,当时的写作,缘于一个部队领导讲述的一个军人家庭的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讴歌军人的歌曲成为时代主旋律;在一次部队干部和文艺骨干座谈会上,石祥等几位词曲作家和指战员一起聊天,许多战士都说喜欢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样的抒情歌曲,写得有感情,意境还美,建议他们给战士多写一些此类抒情好听的歌;一位四川籍的副指导员给大家讲了一个战士的故事,原来,这位战士的妻子在家里既要照顾可爱的小宝宝,还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家里还有责任田,可是贤惠能干的妻子从来不叫苦,经常写信给丈夫告知家里都好,让他安心服役,做个好军人,献身国防,报效祖国。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回到住处后,石祥心情难以平静:“难道这样的感人事迹不值得用歌曲传唱吗?”当天晚上,他一气呵成写出了《十五的月亮》这首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歌词。作曲家铁源拿到歌词,觉得写的不错,特别是“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感动了铁源老师,认为在一首歌里能有这样新颖准确贴切的好句子,实属不易,这就是词作家的贡献;铁源老师拿到歌词后,只用了两天就把曲子谱写出来。这句精典歌词,已经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常用语甚至是名言了,很多人现在都在引用。
好的歌曲,不但要有好的词曲,还得有好“嗓子”传唱。1984年6月,《十五的月亮》发表于《解放军报》,得到了广大官兵的喜欢,很多人在传唱,但当时并没有红遍全国。1984年底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歌手董文华登台演唱了《十五的月亮》,第一次在央视亮相,因为紧张,没有发挥好,得了第三名;在后来的赴前线慰问演出中,董文华把这首歌唱给戍边的战士,抒情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令战士们潸然泪下;在1985年“春晚”舞台上,董文华终于将《十五的月亮》唱“红”了。
时至今日,《十五的月亮》与《望星空》这对“姐妹”佳作,还在深情地传唱着丈夫对妻子的关心和军嫂对丈夫的思念,无数歌迷争相追捧,无数听众为之动容;浓浓的军地爱情冲破时空,成为千里之外他和她的相互激励,传颂着“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时代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