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晓边
北京是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被称为是中国高校的“象牙塔”。每年有多少高中以这两所名校的录取人数排名?有多少青年才俊揣着进北大清华的梦想?
“象牙塔”一词来自圣经《旧约雅歌》中以色列王所罗门《雅歌》的第五首歌词,起初是用来描述“新娘美丽的颈项”。汉语中的“象牙塔”原指忽视现实社会丑恶悲惨之生活,而自隐于理想美满之境地,躲进孤独舒适的个人小天地里。鲁迅曾号召革命文艺家走出象牙之塔,到社会中去,到旋涡的中心里去创作反映生活。
象牙塔内外的人感受世界可能不一样。钱钟书在《围城》中有经典的诠释:“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高校的学习生活如同一座围城,成功与失败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人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是一个幸福的乐园,反之则否……人实际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幸福与否取决于自己!
笔者所在的九三学社与心理学研究领域里,许多著名学者都是北大校友:如许德珩、潘菽、邓稼先、王选等。漫步北大校园,可以增进对“象牙塔”的认识。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北大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全国高校一直都把北大清华看成是自己的效仿目标。其实象牙塔内部的学者“亚历山大”!师生面临更多的工作挑战,社会赋予更多的期待和想象……据说北大清华新进青年教师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想想看,北大清华的教师将是什么样的团队?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会不会助长象牙塔的孤独,隔离象牙塔内外的联络?
一所区域院校,可能为某年某指标的排名与北大清华比肩而陶醉,如同象牙塔群中小塔那样自豪……笔者在小象牙塔内外徘徊40年了,职场生活使人明白:象牙塔内外流动着青春和智慧,关乎着科学人文与社会的交融,牵系着师生和父母的梦想,决定着国家教科兴国的成败!
摘自原作:郑晓边著《生活叙事、生涯如歌》湖北科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