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印记
文/杜浩荡
4月28日的中午, 雨后初晴, 艳阳高照,空气清新, 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在骊山脚下,潼河之畔的“福顺祥”,书法家孙大师为其徒弟兰先生举行授印仪式,嘱予作文以记之。
兰先生,何许人也?他姓杨,名渭南,字霁兰, 我们都称他为兰先生,是书法家、篆刻家孙景致的徒弟, 有拜师仪式为证。 孙景致我尊称他为孙大师。
孙大师不仅是一个造诣颇深的书法家,还是一个娴熟篆刻技艺的“刀客”, 这,我在巜关中“刀客”孙景致》一文里做了详尽的介绍。
兰先生同样也是一位书法家,他书写的《阴符经》六条屏, 是他书法艺术上的一个里程碑的作品,明圣宫要将他的这幅作品收藏, 兰先生硬是没舍得,怕弄丢了,婉拒了,他说这个作品将作为自己书法教学的范本。 这,我也在巜访兰》一文中叙述得十分详细了。 那作品上所盖之印以及闲章都是 出自师傅孙大师之手。
孙景致这个师傅当得实在是称职,心甘情愿的为徒弟刻印,为人作嫁,甘为人梯,师德高尚, 也是对兰先生书法艺术的肯定和鼓励。他 对兰先生的书法作品,时常指导和点评,兰先生收益非浅, 书法造诣日益成熟。
兰先生写《阴符经》之后,在继续从事书法作品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书法理论研究,从书法史到书法技法,从书法审美到书法实践,潜心研究,近年来,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兰先生现于金孔雀艺术学校从事书法教学,已有近千名少年儿童及部分成人在兰先生麾下拜师学艺。
兰先生的长进,孙大师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觉得以前为兰先生刻的印章盖在以前的作品上还算得体, 若在现今的作品上再盖以前的印章就觉得有些不相称了,于是就琢磨着为徒弟兰先生再添一枚名章和一枚闲章, 但事先没有告知兰先生 。做了再说,这是孙大师的一贯作派。师徒的关系就铁到这样的程度, 实在是世上少遇,天下难觅。
既然有了这想法,孙大师呢就着手选料,构思,打腹稿,捉刀刻印,劳作数日,印成。 蘸印泥拓在纸上,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后又以钢丝球打磨,不厌其烦,真没少吃石墨粉尘。 所做的这一切,他在徒弟兰先生面前只字未提。
最后拓在一张A4纸上拍照转发于我,问:“能换一碗面不?”我说,刻商品印一枚, 你的价格至少是500——1000元不等, 你才吃他一碗面? 师徒关系归师徒关系,规矩就是规矩,一码归一码,至少还不捏一下细项子(酒壶)?孙大师含笑点头。
我想试探一下兰先生对这枚印的喜爱程度,即刻把这拓片转发给兰先生, 说我给你刻了两枚大印, 可否吃上一碗饺子? 兰先生仔细观摩,看到线条流畅,疏密合理,布局绝妙,忙说这印如此大气,果真是你刻的?是你不?不要说两碗饺子,一桌饭都行!
我说:“我哪有那刀功?是我请高人为之!”
“谁嘛?能引见一下不?” 兰先生的心情十分的迫切。
“不用引见,高人自然会和你联系的。”
兰先生愕然。
我让孙大师亮底牌,孙大师把拓片发给兰先生时,兰先生才恍然大悟,连忙说,我左看右看都像是师傅的刀功么,怪不得咋就觉得这么眼熟呢!唉,卖啥关子呢?

我说,哄个鳖,打个铁么哈哈哈!兰先生, 你既然知道了,就择个吉日举行一个授印仪式。时间地点由你定。
上午9:00整, 手机铃响,从那头传来了兰先生的 最高指示:“我刚联系师傅,你到11点驾车来接我,然后过去到牌楼子附近的西景花园小区那儿把师傅一接,师傅说进几星级酒店咱就进几星级酒店,一切听师傅的。”兰先生使唤起我来咋就这么牛呢?就象一个大官命令他的司机!慷慨,今儿实在是慷慨!看在兰先生慷慨的面子上,我认了!
我驱车到了桃园小区,兰先生今天携兰夫人一同前往,显然他们对这次授印仪式非常重视。 兰夫人今天满面春风,显然是为夫君取得的书法成就而高兴,更表示对孙大师的尊重,第一次出席非官方活动。
上车后,兰先生又约了刚先生、荣先生、邢先生。看样子今天的授印仪式瞬间阵容庞大了, 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兰先生的形象一瞬间高大许多了。
到了牌楼附近,兰先生将孙大师迎上车, 对孙大师说,感谢师傅多年的指导和栽培, 在哪个高级酒店宴请师傅都难以回报师傅对我的盛情,你说去哪咱今儿就去哪!
孙大师说,别那么破费,就在附近咱们吃个大盘鸡行了。孙大师谦逊,令我与兰先生感动。 兰先生即刻订了一个包间。唉,这才是大手笔么!
人到齐后,我今天 毛遂自荐的当了这个司仪,“兰先生的师傅孙大师看见徒弟的书法技艺大有长进,心里着实高兴,特为之刻印两枚,以资鼓励。 现在授印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亮印!孙大师从怀里掏出一个印盒,小心翼翼地打开印盒,取出 名章,双手托举, 让众人观赏, 荣先生和刚先生一致认为这枚印刻得大气,拓在作品上,定能为作品增色。 孙大师又拿出闲章“延年”, 取义延年益寿。 方寸之间,寄托了师傅对徒弟无限的期望和良好祝愿,同时也彰显了孙大师的艺术功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二项:授印。孙大师双手捧印, 兰先生恭恭敬敬的接印, 并向师傅鞠躬致敬, 孙大师还礼。兰先生手捧双印,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第三项:为师傅敬酒。 兰夫人为孙大师斟满一杯酒,兰先生恭恭敬敬的递给孙大师, 其他人也端上酒杯与孙大师同饮。
兰夫人今天也特别高兴,不停地斟酒,并说,我夫君书法上能有如今之成就,承蒙各位鼎力相助,我敬大家。 兰夫人不愧是领导, 讲起话来,有礼有节,干净利落。 不开车的端起酒杯,开车的端起茶杯,同饮。其乐融融。
…………
我说,孙大师是师傅的楷模,兰先生是徒弟的典范。愿师徒二人在书法艺术上不断进取, 也愿兰先生不辜负师傅孙大师的厚望,写出艺术性更高的作品来, 让印为作品增色。
(图文来自作者和兰先生)
作者简介:
杜浩荡,1959年生,1980年至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近40年。1993年临潼县教育局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巍巍骊山》撰稿人之一。闲暇时写点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