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共赏】
奶奶眼里的菩萨 (随笔)
王长胜
01
我奶奶信佛。小时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印象中每当初一、十五她都去十几里外的寺庙里烧香拜佛,修身养性。
我跟奶奶去过多次寺庙。在寺庙里常常见到一些关于佛教的读本。奶奶相信那些读本将来会对我有用,总是带回家收藏着。
小时候,我经常很有兴致地翻读那些小册子。有一本《穷婆婆乞斋》我的印象比较深,讲述的是文殊发塔的故事。
南北朝北魏时代,五台山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总会举行大规模的斋会。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到斋会饱食一餐,表示佛法对众生的平等。
一天,寺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婆婆。她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另一只手还牵着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一条小狗。
中年婆婆身无分文,却剪下一撮头发,对大住持说:“我只有用我的头发来供养三宝了,请师父笑纳。”
住持师父含笑道:“好的,我收下你的头发。施主从哪儿来呀?”
穷婆婆说:“我从来的地方来的。”
住持师父一听,心里有些不快。不料,穷婆婆继续说:“我还要去别的地方,能否先分一些粥给我?”
住持师父说:“好的,阿弥陀佛。”接着,取来两碗粥,递给了她。中年婆婆谢过师傅,将粥递给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立刻高兴地吃了起来。
之后,住持师父又取来一碗。中年婆婆双手捧碗,刚要喝粥,她身后的小狗却向她直摇尾巴,想必是饿了。
中年婆婆一见,连忙说:“还有这小狗,它也得吃一些东西才行。”
住持师父随后取来两个馒头,很不情愿地交给了中年婆婆。
中年婆婆将馒头放在地上,小狗立即扑上去吃了个精光。
再后来,中年婆婆又对师傅说:“我肚子里还有孩子呢。他也是一个生命啊!”
这一刻,住持师父板起了脸,斥责道:“你来这里请求布施斋食,却贪得无厌,究竟是何道理?”
瞬间,被斥责的穷婆婆双手合十,口出偈言道:
苦瓠连根苦,
甜瓜彻蒂甜。
三界无著处,
致使阿师嫌。
中年婆婆的话大意是说:凡夫俗子,整天跟油盐酱醋打交道,遇到烦恼痛苦是常有的事。人生如苦瓠,其本质就是苦。而圣人觉悟,除去了烦恼种子,全是善法种子,犹如甜瓜彻蒂甜。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师傅应该体谅他们啊。大家修的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对一切众生不能有疲厌。师父不能平等看待众生,反而嫌弃我,又是何道理呢?
中年婆婆说完,右臂衣袖一甩,一阵风过,遂驾乘祥云,在天空中羽化出文殊菩萨德相;两个孩子也显身成两位童子;而那只狗,正是文殊菩萨的青狮坐骑。
文殊菩萨妙相庄严,祥云缭绕,在蓝天上继续说偈,曰:
众生学平等,
心随万境波。
百骸俱舍尽,
其如憎爱何?
这首偈语的意思是:众生虽然知道学佛要有平等布施之心,但是心量不大,智慧不足,依然烦恼不断,还会随着境界变化而变化。我们宝贵的生命终会结束,骨骸将归于尘土。那时,我们的爱和憎意义何在呢?
当时参加斋会的一千多人亲眼见到了文殊菩萨显圣,聆听了大士警示的偈语,无不受到感动。
人群中有人向空中顶礼膜拜,大声说:“大圣,请您开示真正的平等法门,好让我们一心奉行。”
话音在空中回响,很快传来文殊菩萨的偈语:
持心如大地,
亦如水火风。
无二无分别,
究竟如虚空。
文殊菩萨告诉人们:我们对待众生的心,要像大地一样平等,也像水火风一样离开二元对待,不要有爱和憎的区别。我们的初心就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大家应当有博大的胸怀用心修行。
住持师父听了文殊菩萨的话,顿时彻悟。他明白文殊菩萨在意在度化众生,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连忙取来剪刀,决定剜去自己的眼珠,忏悔赎罪。
众人一再相劝,最后阻止了他的行动。
后来, 住持师父为了痛改前非,从此平等待人,以警示后人,便用穷婆婆(文殊菩萨化身)所施的头发建造了一座宝塔,进行供养。
明朝万历年初,圆广法师接任住持,重新修缮宝塔,派人在塔下掘得文殊菩萨的几束圣发,收集在了一起。佛教中把人的头发称为“烦恼丝”,剪下头发表示“断烦恼”。所谓“烦恼轻,智慧长”。
文殊菩萨的金色圣发从此掩埋在了白塔之下。
自此,五台山塔院寺的文殊发塔,成了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庄严标志。

02
《穷婆婆乞斋》的读本,我真正读懂是上初中以后。那时,父母亲已经将我接到上海读书。
有一年,奶奶从乡下来上海小住。奶奶见我把佛教读本保存得完好无损,十分开心,端个板凳坐下后,要我坐在她对面,由我把《穷婆婆乞斋》的故事讲给她听。
奶奶袁秀英,慈眉秀目,知书达理,一张白晳的长圆脸总是流溢着慈祥的笑容。她读过书,崇敬文殊菩萨,知道文殊菩萨的很多故事。这回十分认真地要我讲《穷婆婆乞斋》的故事,想必用心良苦。
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奶奶不断摸着我的头,对我夸奖了一番。随后,她突然问我:“五台山离上海远吗?”
我搞不清五台山在哪里,便对奶奶说:“五台山远着呢。”
奶奶听了,没再吭声,却久久流露着失望的神态,低声道:“怪不得寺庙里老和尚说:能上五台山的人,起码要修七世的福报。”
为了安慰奶奶,我哄奶奶开心,说:“奶奶,等我长大了,我陪你去五台山,最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我的一句话,不想成了奶奶梦寐以求的希望。半晌,奶奶饶有兴致地说:“文殊菩萨很善良。我们敬爱文殊菩萨,并不是他做了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他不但用智慧度化众生,还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富人,穷人,都是人,既然都是人就都要被尊重嘛。”
奶奶说话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地上翘了一下,眼睛里洋溢着快乐。奶奶一番话,让我记住了平等待人的理念。之后,但凡遇到乞讨者,我都会施舍一点。
我上完初中,读高中。高中毕业,却去了安徽淮北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我招工进厂,过年回上海才知道奶奶已经逝世。考虑到我下放的地方离家较远,奶奶病逝的消息他们没有通知我。母亲还说:“你是长孙,从小在奶奶呵护下长大。奶奶临终前一直掂记着你,说你不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把你照顾好。”
奶奶还收藏了一包书籍,嘱咐交给我。我打开,大都是在庙里诵经时发的经书:《心经》《金刚经》等。令我诧异的是,居然还有一本《新青年》杂志!这本《新青年》是如何进入了奶奶的收藏,我不得而知,却能猜测到奶奶在她那个时代接受过新思想。信仰是感性的,一个人经历的事越多,树立的信仰越坚固。
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为奶奶的离去失声痛哭了一场。
想起曾经答应奶奶陪她去五台山的承诺,我的脑袋如雷轰顶,心底弥漫着沉重的失落感。
03
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今年五月的一天,我和夫人及女儿一行三人来到五台山进香朝拜时,正赶上丽日蓝天、风轻云淡的好天气。
几天前连续下了几天雨,我们自驾的小车到达五台山山腰时,雨正好停了。
仰望高天,碧空如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心旷神怡的境象。
后来住店、吃饭,第二天一早登攀上山,走在一级级石级上,四周静谧肃穆,我的一颗心却禁不住激动得怦然跳跃。
一路上,许多南来北往的香客都来到文殊发塔、大显通寺、菩萨顶、或者大文殊殿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
香客中,三步一拜的人很多。他们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五结伴,还有的是十几、几十人的团队;上山途中,五体投地地葡匐大拜的也大有人在。他们虔诚地长跪祈祷、或诵经念佛、或许愿祷告⋯⋯
我驻足凝视这些虔诚的上山的行人,心里总是经受着一次次震撼,经历着一次次激动。
在高耸入云的文殊发塔前,我突然想起了奶奶的话。
“文殊菩萨很善良。我们敬爱文殊菩萨,并不是他做了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他不但用智慧度化众生,还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富人,穷人,都是人,既然都是人就都要被尊重嘛。”
我抬头仰望蓝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的奶奶已经不在了。
但是,像奶奶一样怀着对文殊菩萨那份虔诚的人,一直都在啊。
2023年6月2日


《作者简介》
王长胜 男,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安徽省马鞍山市文学院 副编审; 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计25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安徽文学》《海峡》《奔流》《鸭绿江》《新华文摘》等杂志;有作品多次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今生无悔》《李白诗文故事》等;已拍摄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电视剧《碧血秦淮》《苦果》等,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赞誉满满。小说《无辞的歌》、散文《天都峰上连心锁》《海粟老人会见刘国松先生》《散淡情怀》《荠菜香》《书趣》《享受宁静》,七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