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想随说61——我的“大学梦”
荣玉奇
昨天的“随想随说”,是一篇回忆46年前参加高考的旧作。今天这一篇,是回忆我通过成人高考,终于实现“大学梦”的一篇旧作(刊登《牛城晚报》)。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人生道路上,有不少值得回忆的故事啊。
下面就是这篇旧作:
我的“大学梦”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们没有条件读书,因此都是文盲,目不识丁。然而,我却赶上了好的时代,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到了入学年龄,我父亲即把我送进学校。也许是因为祖祖辈辈都没有文化,我的少年时代,就有一个大学梦:立志发奋读书,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也好光宗耀祖。
1965年,我16岁,初中即将毕业,面临中考。初中阶段,我的学习还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前,班主任极力鼓励我报考高中,他说:“你报重点高中吧,将来考一所重点大学不成问题,听老师的话没错!”然而老师却不知道我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我的家庭条件不好,我在家排行老大,弟弟们还小,母亲体弱多病,全家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而家庭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父亲挣工分。父母的意思是让我考一所中专,早毕业早挣钱供下边的几个弟弟们读书上学。父母的意见没有错,因此,我没有听老师的话,忍痛报了中专。报考中专,就意味着与大学绝缘,我少年时代的“大学梦”,就彻底破灭了,然而,这也是事出无奈啊。
谁知道,当我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八个年头——1977年,停止 了十年的高考又恢复了。而且像我这样的在职职工,也可以报考,如果考上后,还可以带工资上学。我兴致勃勃报了名,考试成绩也上了线。然而,却因为填报志愿有误,痛失良机,眼睁睁与大学擦肩而过,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是,几年后机会又一次垂青于我,我的人生道路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大学梦”终于得以实现。
进人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各种成人高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的“大学情结”又死灰复燃,情不自禁冒了出来,于是在1983年我34岁时(距离我1977年参加高考6年后),我报考了中央电视大学,专业是企业管理。考试过后,很快我又看到河北大学函授部的招生简章,专业是中文系,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专业的。当时我想,反正是复习了一回,不妨再考一次吧。结果,没有想到,两个学校同时录取了,但我选择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河北大学中文系。
这次成人高考,之所以比较顺利,还是得益于1977年参加高考,有当时复习功课的底子。就这样,从1983年到1986年,长达三年的礼拜天我没有休息过,一到礼拜天就去函授站(在邢台学院)听课,回家后拼命做作业。我的中文专业共有十几门课,每次考试,都是河北大学的老师专程从保定赶到邢台来组织考试,考场纪律非常严格。
这三年来,虽然我牺牲了很多礼拜天,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虽然过了而立之年,当起学生很费劲,做作业啃书本很辛苦;虽然在单位我的工作很忙,(此时我已经担任党委委员兼宣传科长) ,我的学习只能忙里偷闲,加班加点;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大大不如学生时代,有的学科考试只得了六七十分。但是,这艰苦的三年,我咬着牙终于走过来了,我终于拿到大专文凭,终于圆了我盼望已久、梦萦魂绕的“大学梦”。
当我拿到河北大学的文凭那一刻,抚摸着那烫金的红色毕业证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了很多很多,想起自己初中毕业时因家境贫寒,忍痛报考了中专;想起1977年恢复高考后,自己达到了分数线,因填报志愿不慎而与大学梦擦肩而过....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于37岁时,竟然又拿到了大学文凭,你说我能不激动吗?
也许有人觉得,不就是一个大专文凭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写文章夸耀一番吗? 但我却很看重它,毕竟这是自己苦苦追求的一个人生目标呀,毕竟这是常常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梦,毕竟使我郁结在心中多年的大学情结得以释怀。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不一定是物质追求,不一定是仕途升迁,也许精神追求更重要。当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得以实现时,那种愉悦和快乐心情,是多少物质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啊。当一个人苦苦追求的人生目标实现时,大概会有像王国维先生说的那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载2021年6月11日《牛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