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轶先生《沁园春.高考抒怀》赏析
文/王楼(内蒙古)

沁园春·高考抒怀
木子
仲夏时分,水暖风和,云淡日高。愿莘莘学子,笑生眼角;殷殷父老,喜上眉梢。田舍儿郎,布衣女子,腹有诗书尽舜尧。
将来日,望鲲鹏展翅,万里扶摇。古今多少英豪,叹生不逢时奉帝朝。恸岳飞忠义,成仁牢狱; 文山铁骨,就义疆郊。今日山川,龙飞凤舞,碧海晴空任尔曹。何需久,看精英荟萃,各领风骚。
注:文天祥,道号文山。
高考来临之际,以高考为题材的诗词曲赋迭出,但堪称佳作者不多。李轶先生的《沁园春.高考抒怀》是此类诗词作品中的姣姣者,我反复研读,收获颇丰。
“沁园春”是百余字的长调,颇难驾驭。往往有人选材、组材失当,造成结构松散,甚至胡乱拼凑,文不对题,抑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李轶先生此作却立意鲜明,选材得当,层次清晰,结构严密。下面谈谈我对这首词的理解。
上阕,勉励莘莘学子,寄他们以厚望。开篇三句“仲夏时分,水暖风和,云淡日高”,用简洁朴实的文字交代高考的时令,气候特点。接下来一个“愿”字领起下面四句。“愿”在这儿是“希望”、“祝愿”的意思。这四句为第一层,意思是希望莘莘学子和那些对孩子抱着殷切希望的家长,要充满信心,要乐观对待高考,作者用“笑生眼角”、“喜上眉梢”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愿望。五、六、七句为一层,作者认为考生中不论是农家子弟,普通百姓的子弟,只要饱读诗书,满腹经伦,就一定会成为仁人贤士、栋梁之才,这是对学子的有力鼓舞。作者用“尧舜”比喻仁人志士、栋梁之才。最后三句“将来日,望鲲鹏展翅,万里扶摇”,展望莘莘学子远大美好的前程。作者巧妙地化用古代道家庄子的《逍遥游》中的句子作了形象而贴切的比喻。
下阕,用古今对比的手法,阐明在当今宽松优越的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可以极大地施展自己的才智,成为时代的姣姣者,复兴中华民族的领军人物。可以分两层:第一层一至六句列举古代英雄人物惨遭迫害的事实,为下文作铺垫,并形成对比。一二句“古代多少英豪,叹生不逢时奉帝朝”总写,感叹古代无数英雄豪杰生不逢时,生在了专制的封建王朝。以下四句举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和明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惨遭杀害的例子,既照应上文“生不逢时”的判断,又与下文当今知识分子处在“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优越环境中,形成鲜明对比。这四句的领字“恸”表达了对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惨遭迫害的同情和惋惜。下面三句“今日山川,龙飞凤舞,碧海晴空任尔曹”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当今社会政策宽松,仁人志士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才智。最后三句“何需久,看精英荟萃,各领风骚”,展望了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仁人志士的美好前景,鼓舞他们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复兴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这首词立意具有现实性,且笔墨集中,全词字字句句紧扣中心,无一赘余词句,与那些写“沁园春”为了凑够百字而东垃西扯,胡乱拼凑,以至离题千里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可以看出作者选材构思之巧妙。(二),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旨,增强了说服力,这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三),结构严谨,思路顺畅,上下阕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每阕内部又分小层,使思路更精细、更严密。(四),语言朴实,多用口语,简洁而又意蕴深厚,且巧妙化用古人古语,增强语言表现力。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谢谢作者给了我学习借鉴的机会!



